2007/12/28

Published 12月 2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0%前置費未必省 後收可能付更多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2007-12-25 04:20

投資型保單一開始各項手續費率太高,讓人詬病,市場上因而出現多張標榜「零前置費用」的投資型保單,其實這種前期0%手續費保單,類似在市場多時的「B股基金」,進場投資時雖不收費,但在一定年限中出場還是要收費。


目前市場至少有7家壽險公司,推出「0%前置費用」投資型保單,而且全部都是外商公司,包括安聯、保誠、南山、中泰、宏利、法國巴黎及康健人壽等。


宏利人壽副總經理鄭祥琨說,0%前置費用,等於客戶一開始投資,全部資金都放入市場投資,對客戶的確有利;但壽險公司還是有費用成本要因應,所以,零前置費用的投資型保單只是改為後收費用,即客戶提前解約出場時要被收費。


鄭祥琨解釋,壽險公司要因應成本,多規定客戶在6年內解約都要被收取一筆解約費用,而且在第1年解約時收費最高,例如一口氣要收到計畫保費的25%,繳費5萬元,就要收1.25萬元,而在第4年時解約,可能解約費用還有10%左右,但滿7年後解約,就不收費。這種做法,也是鼓勵投資人拉長投資年限。


此外,後收型保單,跟一般投資型保單一樣,每個月還是有行政管理費支出,也是收固定金額,或保單價值的千分之3到萬分之8,如果買的是投資型壽險保單,照樣要交危險保費。


買這種「前置0%、費用後收」的保單,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在保戶每個月都要繳的行政管理費用」部分,如果保險公司是採保單帳戶價值的「趴數」收取,若投資績效長年不錯,代表保單的帳戶價值會愈滾愈大,此時保戶按趴數繳交的每月管理費用無形中也會越來越高。



Read More
Published 12月 2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投資型保單炒短線 沒賺頭

 聯合新聞網 ╱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2007-12-25 04:17

不少消費者把購買投資型保單當做短線炒作,但是投資型保單手續費支出共有三大塊,如果買投資型保單時間不夠久,除非這張保單短期內能大賺,否則短線進出,投資人的獲利可能還不夠付手續費。


買投資型保單,第一個費用是契約附加費用,壽險公司主要拿這筆金額去支付業務人員、銀行各通路佣金,還有因應印製保單成本。


附加費用又分成兩塊;第一是針對「計畫保費」(或稱目標保費)收取的費用率,第二是「逾計畫保費」的費用。


第一年 繳款多成手續費


宏利人壽副總經理鄭祥琨解釋,計畫保費,是投資型保單最基本的一塊,也就是投資人準備投資的金額,對保戶來說,投資金額當然是愈多愈好。


但是,不少壽險公司在過去會將投資型保單第一年所繳的計畫保費,百分之百或90%以上拿來做「費用」,例如年繳計畫保費10萬元,10萬元全部做費用,保戶過了一年,發現自己的投資帳戶價值等於零,大為不滿,造成投資型保單開賣後,客訴糾紛一堆。


為避免投資人錯失投資良機。金管會今年9月起規定,投資型保單計畫保費的「費用率」,第一年收取上限不得超過60%,全部總和不得超過150%。


市場所銷售的投資型保單,曾有計畫保費「總費用率」高達保費的200%,保戶等於要負擔過高的費用成本,從今年9月起不能再推出。


新光人壽舉例,林先生買一張投資型保單保額100萬元,年繳計畫保費3.6萬元,第一年費用率不得超過60%,也就是3.6萬元中,最多只有2.16萬元(3.6萬X60%)會拿來做為費用;而全部計畫保費支出不得超過150%,林先生這張投資型保單,所要繳的計畫保費總上限為5.4萬元(3.6萬X150%)。


至於「逾計畫保費」費用,鄭祥琨表示,這是指投資人想加碼投資時的收費,因為投資型保單繳費,有不定額特色,投資人可能領了一筆年終獎金後想加碼投資。


按金管會規定,「逾計畫保費」費用一次收費不得超過5%,例如拿5萬元加碼,費用率5%,逾計畫保費費用就是2,500元。


管銷費用 每個月都要付


投資型保單費用結構第二塊是保單生效後的管銷費用,即壽險公司幫投資人管理保單所需費用,是每個月都收,有公司收固定金額,大概一次收80-200元,也有公司收一定比率,目前收費標準,從保單價值的千分之3到萬分之8都有。


危險保費 壽險保單才收


第三大塊保單費用,就是危險保費,鄭祥琨說,這只有在買投資型壽險保單時才會收,收費標準看投保人年齡、性別、保額來決定。


鄭祥琨說,買投資型年金保單,壽險公司在被保險人死亡時,不用付保險金,等於不用負擔被保險人的死亡成本,因此,投資型年金保單沒有第三大塊費用支出。


雖然金管會已經要求壽險業壓低計畫保費首年和總和的收費上限,但對投資人來說,買投資型保單後,短期內就解約還是不划算。


還是以林先生的例子來試算,買100萬元保額的投資型壽險保單,第一年計畫保費3.6萬元,計畫保費首年費用率60%,這部分費用就是2.16萬元,第二塊、每月管理費收120元,一年就是1,440元,第三塊是危險保費,假設這部分年繳是3萬元。


首年賺3倍 成本才打平


林先生光這三大塊費用就是5.3萬元(2.16萬+1,400+3萬),但第一年的投資金額僅1.44萬元(3.6萬-2.16萬),換句話說,林先生的投資型保單,在第一年報酬要有3.68倍以上,才能抵銷所有費用,目前投資市場低迷,10%的年報酬率都不可預期,更何況是3倍獲利。


因此,建議消費者,買投資型保單後,最好不要在1、2年或幾個月內就解約,還是長期投資,持有個10年、20年,不但可攤平管銷費用,說不定獲利也有機會超過預期。



Read More

2007/12/24

Published 12月 24, 2007 by with 0 comment

ETF - 讓抗跌性高的投資工具為你保資產

[理財周刊,2007.12.19,文.游子瑩]


台新全球ETF 平衡型基金之冠

資金有限,無法有效做資產配置的基金投資人,可以靠平衡型基金鎖定穩健獲利,對抗震盪不已的股市。




打開報紙和財經雜誌,專家們都不斷耳提面命的建議民眾,一定要做「資產配置」,除了配置積極型的股票型基金外,債券型基金也不可少。

其實,如果資金有限,但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卻又擔心投報率過低的投資人,不妨可以投資股債皆有的平衡型基金,只要買一檔基金,就能做到了資產配置。而在國內平衡型基金中,今年以來投報率居冠的就是台新全球ETF組合型基金。

ETF是未來投資市場的主流

台新全球ETF組合型基金經理人黃嚴賜表示,除了一般的股票及債券平衡的組合基金外,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式的產品將是未來主流。

事實上,國人對ETF認知,多半停留在「投資股市大盤」的指數型基金,其實ETF的產品相當的多元,幾乎是市場上看到的基金、投資趨勢,都有對應的ETF產品,不管是單一國家、區域市場(成熟或新興市場)、產業主題類(如原物料、水資源、生技)、商品類(如石油、黃金、農產品)……等,而且數量持續增加中,去年全球的ETF約為700多檔,但到最近已破1000檔大關,也就是說在近1年內,新發行的ETF產品成長了4成以上。會有這麼大成長性,黃嚴賜認為和ETF的4大特性有密切關係。而台新全球ETF組合基金能夠打敗其他平衡型基金的主要原因,也就在於充分發揮了ETF的特性。

特性1:投資風險小

由於ETF主要是追蹤某些指數(如單一國家ETF就是追蹤該國大盤指數),其組合成分股都是大型股,風險相對較小,除非該地區或該類股的股市全面下跌,否則ETF要跌的機率不高。而且,更不會碰上像是共同基金投資單一個股,最後因為該公司爆發嚴重問題,使得基金投資在該檔股票上的資金全部虧損的非系統性風險。因此,黃嚴賜認為,如果以投資風險來評比,以股票最高,ETF最低,形成「ETF<基金<股票」。

特性2:持股透明化

投資過共同基金的民眾都曉得,如果想要知道自己買的基金到底握有那些股票,都得等到每個月初時,各家基金公布前5大持股才能曉得,就以現在來說(12月),如果投資人上網查詢,最多只能看到基金到10月31日的持股,資訊落差長達1個月。但ETF的持股相對就透明很多,只要上掛牌的證交單位網站去看,就可以看到它所有的持股情形,而且ETF的持股不會常變動(預多是比重上的調整,例如3個月或半年調整一次)。持股固定、持有的股數不變,但個股股價會有高低,占整個ETF的比重就有不同。

特性3:交易方式靈活

雖然ETF是基金,但它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方式和股票相同,可以在盤中進行買賣。例如投資人看到指數漲100點,ETF也漲了不少,覺得到了個人的投資停利點或擔心尾盤會跌,想賣就可以賣掉。但共同基金不同,投資人想要贖回就一定要等到收盤,而且是依收盤淨值來計算。也就是說,如果盤中上漲,但收盤時回跌,一來一往之下,即使是贖回,獲利空間可能極小(甚至為零)。

特性4:交易成本便宜

一般來說,境外共同基金手續費在5%左右,在銀行提供優惠的情況下,也要2~3%;投信的基金經理人的管理費是1.5%;但一般ETF的管理費只要0.5%,手續費0.5%。而且,如果不是在IPO時買ETF,它就跟一般交易股票一樣,沒手續費,只有交易費(股票市場買賣)。和一般共同基金相比,成本較低。在長期投資的情況下,ETF不只報酬率不比共同基金差,成本也低很多。

在股票市場買ETF:
    買賣手續費:0.1425%
    證交稅:0.1%,為股票的1/3
   


在基金市場上買ETF:
     管理費及手續費:0.5%




多空不明時增加債券及現金

不過,除了善用ETF的特性之外,抓對投資趨勢和挑選ETF標的,才是獲利的重點。由於ETF屬於長期性的投資,所以必須跟隨相對長期的趨勢。

以台新全球ETF組合為例,仍然長線看好亞洲的投資潛力,所以投資在亞洲區的股票型ETF高達34.5%,其次是以債券為主的美洲區(美洲區共投資23.2%,其中股票7.2%、美國公債16%)、8.2%的歐洲股票型ETF,以及10.5%的其他共同基金(例如以俄羅斯及韓國為主的基金)。

黃嚴賜表示,股市情況不同,投資人也應該適時地調整投資組合。多頭市場時,自然應該要增加股票投資,相對的在空頭市場時,就應該要增加債券投資,而像近期這種多空不明的情況產生時,投資時宜較審慎,但也不宜過度保守,大幅降低股票比重,不妨配置50%股票,其餘則可以採3:2的方式配置債券和現金。也因此,黃嚴賜把美國公債的比重提高到近16%,同時把總持股控制在76.55%,提高現金比重。

中小型股大漲時ETF較吃虧

但投資ETF也不是全無缺點的,因為台灣的投資人在台灣發行的ETF之外(目前只有6檔),若要買國外的ETF,除了透過投資型保單、跨國ETF組合基金進行投資外,可能得採複委託的方式才能買得到

同時,黃嚴賜分析,以7月底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爆發後的台股基金為例,因為投資中小型股較多,跌幅達30%以上的基金比比皆是,但台股ETF跌幅就和大盤跌幅差不多(約只有15.5%),顯見追蹤指數型ETF,比一般基金抗跌。

由於大型股的漲勢通常不如中小型股強勁,所以遇到中小型股帶動的股市大漲時,ETF的漲幅會相對較小,偏向報酬穩健型的投資標的


Read More

2007/12/22

Published 12月 2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勞退自提 雙重免稅沒了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陳芝艷╱台北報導】


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以後勞工每月自提6%薪資的退休金,不能再享有薪資與退休金雙重免稅優惠。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陳文彬建議,一般收入者可選擇不要自提,轉而投資基金或保單,不被課稅且獲利更多。


過去選擇勞退新制並按月自提退休金的勞工,可以享有自提退休金前端的「免計入薪資」與後端「退休金」兩階段雙重免稅的好處。不過近來立法院修正通過的所得稅法修正案,未來勞工選擇自提退休金,不分個人帳戶與年金帳戶,仍能享有6%薪資免稅優惠,但,須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須計算定額免稅的額度,超過部分就必須課所得稅。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副秘書長柳翰宗指出,這項法案通過,影響最大的是M型社會中偏左的受薪階層,也就是月薪約七、八萬左右的上班族。真正高資產的大戶不會在意要不要自提6%,因為他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福利,而非薪資所得,一般領固定薪水的白領上班族才真的要煩惱。


陳文彬說,如果只是一般收入的上班族,建議不必參加自提,因為現在難以預期未來政府的長期操作績效,而且過去的績效沒有特別好。他建議,倒不如把自提這一部份,自行投資基金或購買投資型保單,獲利上應該可以贏過自提勞退金。目前勞退新制的整體年化收益率為2%,和銀行定存差不多,如果薪資不特別高,沒有節稅需要的上班族,就可以不必參加自提,自己強迫儲蓄投資基金或股票,年化收益要高過2%不難,而且像股票買賣的資本利得、海外投資收益,現在都還可以免稅。


不過如果是高收入者,情況剛好相反,對這些高收入者來說,參加自提6%可以有節稅的效果,如果是所得稅率級距是21%以上者,自提的節稅效果更為明顯。


舉例來說,目前勞退新制自提一年免稅的最高上限為10.8萬元,也就是平均月薪最高15萬元,每個月自提6%為9,000元,一年下來有10.8萬元可不計入所得,如果用10.8萬元乘上所得稅稅率最高一級40%,這部分要繳的稅達4萬3,200元,如果參加自提,就可以節省這部分稅金。














【2007/12/17 經濟日報】


Read More

2007/12/12

Published 12月 1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A股、A1、A2、AT有什麼不同


小媽基金幫 2007/10/26


A:基金為每月配息,按日計息,依當月持有基金天數,按比例分配利息,每日淨值不含配息收益。



AT:基金為每月配息,按月計息,只要每月的月底最後一個工作天持有,就可配到一整個月的利息,每日淨值中含配息收益,因此,利息配出後,該基金淨值會下跌



聽聯博的通路說這是為台灣人設計的=.=。



舉例基金:聯博美國收益AT、聯博高收益AT。



A2:基金為所有收益反應於淨值中,不另行配息



AT做比較如果要比債券型基金一年漲多少,那就不要用月配息的因為都配出去了看不出來



所以要比較就要用聯博美國收益A2。



A:手續費前收



B:手續費後收(EX:聯博美國收益BT)



C:手續費後收,但滿1年後贖回無手續費。(台灣目前沒有,有次報紙有寫說有要引進)



T:按月配息



1:年配息(EX:寶源新興亞洲A1)



2:配息滾入再投



比較有疑問的部份,例如天達環球策略C股,實際上買還是手續費前收=.=,另外之前有問基金公司他說有些c股基金只開放給法人購買。



另外,富蘭克林的有些基金雖然是月配息(像是公司債、美國全球債)也沒有特別標明說是AT。所以很容易搞混QQ。



所以比較要了解的部份我覺得是 



1.搞清楚A股跟B股就好了,也就是手續費前收跟後收的部份。B股基金因為會多1個管銷費所以通常績效會比A股差



2.搞清楚配息還是配權還有配息頻率。



這裡舉坦伯頓成長來說明(剛好最近配息了)



這檔基金 固定每年的10月及12月會配息



如果你在買入時選擇配息的類型那麼就會收到現金 



(有點像現金股利)



如果你在買入時選擇配權的類型那麼就會反應在單位數 



(有點像股票股利)



像這檔基金是固定會配息的。富達歐洲也是固定配息(好像是 之前有買過每年7月配)



像天達環球策略就屬於不固定,也就是由經理人自行決定當年度是否要配息。 


Read More

2007/12/09

Published 12月 0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運用30法則 挑選核心基金







【經濟日報╱呂郁青】

2007.12.08 04:06 am

全球股市已進入第五年多頭,海外基金從隨便買隨便賺,到現在變成進場時間不對,就可能遇上股災,搞得投資灰頭土臉。如果此時想要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是退休金,也就是長期投資最少五年、十年以上,應該選擇什麼標的?

銀行財富管理主管指出,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退休金,是中長期資金規劃,在選擇投資工具時,盡量選擇長期績效穩定的基金,且投資區域愈分散愈好,才能確保長期下來的投資效果。

富蘭克林投顧也認為,中長期投資規劃應該選擇過去短中長期風險較低、報酬績效較穩健的投資工具,藉由長期投資時間複利的效果,提高資產增值的動能,降低理財規劃受市場起伏波動的下檔風險。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理梁云菁說,愈是中長期投資就愈要重視「股債均衡布局」,要有「核心基金」的概念,只要挑選的核心基金績效走勢穩健,建構的投資組合才會穩定成長。

挑選「核心基金」有三大指標,也就是30法則:

一、基金成立十年以上:長期投資計劃必定會經歷一次以上的景氣循環,因此基金成立期間至少應在十年以上。

二、 過去十年平均報酬率超過10%。

三、空頭市場下檔風險不超過10%至15%:波動過大的基金,在市場空頭時容易造成投資人信心不足而中斷投資或因下跌幅度過大、近而造成無法彌補的虧損,因此波動過大的基金並不適合納入「核心投資組合」。

中信銀也提出,基本型基金與選擇型基金的概念,基本型基金就是指核心基金,重視的都是長期投資的報酬。富蘭克林認為,如果要長期投資,核心基金最好占投資組合比重一半以上,才能穩定資產績效、降低風險波動

經過長期的追蹤各類型市場的特性,富蘭克林建議,「全球型股票基金」、「海外債券型基金」或「成熟工業國家股市基金」,皆適合列入挑選的範圍

海外基金種類繁多,投資人該如何選擇?首先,投資人應認清自己的理財需求與風險承受度,並了解投資市場的成長性與風險,接下來再選擇績效表現穩健優異的基金。

由於眾多海外基金當中,每支基金風險與特性差異甚大,所適合的長期或短期投資策略各自不同,因此投資屬性較穩健積極的投資朋友,建議穩定型可選擇全球股市或歐洲股市,作為投資組合中的核心基金,而投資屬性較保守者,則可留意高債信等級的全球政府債市與美國政府債市,來降低資產組合面臨股市震盪時的風險

一些波動較大、投資屬性過分積極的「非核心基金」,例如單一產業、單一國家或新興國家股市,則建議適合三、五年,甚至一年以內的中短期投資,同時需要做停損點與獲利滿足點的短線進出操作

富蘭克林形容,核心基金與非核心基金的搭配,就好比向日葵的花心與花瓣一樣,以花核心為主軸,花瓣為輔,以進可攻退可守的完美搭配,建立完整的基金投資組合。



Read More
Published 12月 0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風水住宅的10大禁忌

風水之說你可以不信,但是,中國老祖宗對於住宅選擇的智慧,你卻不可以不理,雖然稱之為風水,但是,許多風水其實都有科學根據。

文.方暮晨 2007.12.07 理財周刊

現在年輕人購屋越來越不在意風水,不過,「風水」之說既然是中國5千年文化累積發展出來的東西,當然有它的一些值得參考的地方。買屋之前,仔細的把風水研究一下,避免買到不好的房子,讓自己的財富、事業或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買屋真要挑風水 鐵齒招失敗

王煥榮是一位中小企業的負責人,在2000年興起了買房子的念頭,於是透過了永慶房屋在台北市SOGO附近的復興南路,買下一間54坪的中古屋,總價1250萬元,他說:那個時候手上的現金就有1千多萬元,付了400萬元購屋自備款之後,又花了近400萬元把房屋重新裝潢一番。大理石的地板、中央空調的冷氣、超大的主臥室以及自己專屬的書房,一切設計都是採豪宅規格施工。他說:「我辛苦工作了20多年,買間房子好好的裝潢,算是對於自己與家人的慰勞。」

可是,他住進去之後,公司的業績開始下滑,雖然他把工作時間從過去每天12小時,增加到15小時,可是,怎麼做就是不順,虧損開始產生,夫妻之間的嫌隙開始增加,2004年他把房屋出售,也結束了與妻子10多年的婚姻,那間房屋賣了快1年,最後以1350萬元賣出。

這戶房屋被一個劉姓的室內設計師買走,因為王煥榮當年砸大錢的裝潢,這位設計師很滿意,所以,完全沒有更動裝潢,2007年9月,這戶房屋又委託相同的仲介公司進行銷售,為什麼這個設計師買下後的第3年又要賣房子,他的鄰居透露:「劉先生住進來之後,接案的數量就越來越少,已經很久沒工作了,管理費都欠了半年沒繳,當然要賣房子……。」至於房價要賣多少呢?因為近年房地產出現上揚走勢,據說,開價約2700萬元左右,不過,「應該不容易賣得掉。」知道這戶房屋歷史的同棟大樓住戶這麼認為。

不信風水 噩運自然跟著來

為什麼這戶地段佳(擁有雙捷運)、產品又不錯的房屋,先後讓兩家人的事業都出現下滑呢?王煥榮說:「風水真的有問題。」他後來有找個懂風水的朋友去看過房屋,「我朋友說:
一、房屋座向不對,正面向西又是頂樓,夏天會讓人熱得受不了;
二、一根橫樑在房屋正中間穿越,把氣場區隔成兩半,不利房屋的主人;
三、
對面是另一棟大樓的轉角,風水學叫尖刀煞,而且對面大樓上還有行動電話的無線基地發射台,對身體當然有壓力;
四、樓下雖然有公園,但是,公園道路剛好正對著房屋直衝而來,站在樓上往下看,有路沖的感覺;
五、房屋的正上方是整棟大樓住戶的水塔,幾10噸的儲水重量,壓在自己房子的樓上,比起樑柱壓頂還要沉重

住在裡面的人,當然壓力會越來越重。」

所以,王煥榮住了4年出問題,後續接手的人住了3年也出問題,現在王煥榮換到了信義區居住,事業開始出現好轉,前妻也變成好朋友,他說:「或許會有復合的機會。」換了個居住的地點,他認為,一切都開始慢慢好起來了。

好住宅的3個基本條件

住宅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人們養精蓄銳的場所,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通,感應天地。所以,建造或選擇住宅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才能選擇到對人體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的藏風聚氣、稱心如意的好房屋。因此,注重風水科學的研究和運用,將會使人們對這些建築物產生一種舒適感和親切感,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肯定會身心健康,生活幸福。

能夠藏風聚氣的好住宅必須具備3個基本條件,環境位置好,建設格局好,有氣勢。所以,住宅的環境位置非常重要,有些位置之所以令人一到此處即有舒適安逸之感,是因為好的住宅除了座向好,道路交通暢順方便,環境位置佳之外,格局方正,視野寬闊,採光通風等條件也相當重要。

10種風水不佳的房屋

然而,好房子的選擇不難,先避開不好的居家位置,就可以在購屋前先贏得第一步,以下10種位置最好不要建造住宅,也最好不要購買這些地方的房屋作住宅。

高架橋(道路)旁的住宅:因為高架橋(道路)旁的房屋,無法避免的是高速通行車輛產生的噪音,以及汽車經過所排出的廢氣與帶動的塵土,對居住者容易產生傷害,當然,也會對建築物的風水、財氣產生極大的沖斷作用,對住戶身心健康及財運官運都不利。十字路口旁的住宅可能產生的影響力和高架橋(道路)旁的住宅差不多,居住於此,日常起居都不得安寧。

高壓電塔和電台、電視塔、行動電話基地台旁:這些地方會產生很強的電磁波,長期接觸會使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受到破壞,可能會引起多種較嚴重的疾病,如白血病和各種癌症。因此,這些地方最好不要居住。

加油站旁:加油站隱含著不定時的危機,油氣的揮發對於人體有不利的影響,而往來加油車輛的噪音、廢氣對於居住品質都有影響,會使居住者煩躁不安。

位於玻璃幕牆對面:住在玻璃幕牆的倒影中,對人有一種壓抑感,其次陽光反射,形成光污染,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注意風水中的路沖

陽台或主臥室不可正對大路呈一條直線:這種格局的房屋,很簡單的說就是「路沖」,房屋會受到道路的沖煞,對健康不利。

陽台或主臥室正對附近建築物的轉角或尖角:就像一個錐子,打進住宅中心,風水學叫尖刀煞,居住在這種住宅裡會使人覺得難以忍受,心情很差,當然,會對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靠近鐵路(高架捷運沿線)旁的住宅:火車(捷運)的速度很快,高速來往的火車會產生很強的氣流漩渦,使人不能安寧,對人身體健康不利。不過,如果臨捷運站附近,因為交通便利,反而能因此加分。

住宅的周圍建築都很高:自己的住宅很小,向外視野被遮蔽,使人有被圍困之感,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

住宅的陽台及窗外不可看到墳場、墓地等不潔之物,或者面對工廠煙囪:則居住者的心裡會受到較大影響,甚至會經常作惡夢,對健康不利。

住宅不可離鬆軟的山坡太近:因為鬆軟的山體可能會在暴雨時滑坡,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台北縣汐止鎮「林肯大郡」的悲劇就是這樣產生的。

順應4大原則 慎選好宅

要想選擇一個好的住宅位,必須按照瞭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的4大原則。一定不能粗心大意,要將周邊環境仔細看清楚,以做到一目了然,胸有成竹。
Read More

2007/12/07

Published 12月 07, 2007 by with 0 comment

繳不出保費 五招避免解約


〔記者范姜群閔/台北報導〕2007/12/07 04:09


物價上漲讓民眾荷包越來越薄,如果繳不出保費該怎麼辦?壽險顧問提供五種小撇步,分別是變更繳費方式、申請保單貸款、保費自動墊繳、減額繳清保險、展期定期保險,讓保戶免於因為經濟拮据而解約造成損失,保障也得以持續。



根據統計,去年國內有超過136萬位保戶將壽險保單解約,即平均每天有近3,740位保戶解約,除造成個人保費損失,更會大大減低人身風險的保障。國際紐約人壽行政中心副總經理楊鈞霆表示,如果保戶因經濟問題而繳不出保費,不妨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一、變更繳費方式,例如原本繳費方式是年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改為月繳或半年繳,降低每次繳交保費的額度。



二、申請保單貸款,只要保單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就可以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



三、保費自動墊繳,保戶在投保時,就勾選使用保費自動墊繳的方式維持契約繼續有效,當保戶未繳納保費時,保戶同意保險公司直接扣除保單價值準備金,用來抵繳應繳的保費,使保單繼續生效,直到該保單沒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為止。



四、減額繳清保險,就是保戶可向保險公司申請以當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作為一次繳清的躉繳保費,改為險種相同、保障期間相同、保額較低的保險。



五、展期定期保險,將保單所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在不改變原本保額的情況下,一次付清購買定期保險所需要繳交的保費,即可在保障不變前提,縮短繳費期限,保障期限雖跟著縮短,卻可讓保單繼續維持有效。




Read More

2007/12/04

Published 12月 04, 2007 by with 0 comment

證照多比較容易找工作嗎?

2007年12月1日 楊偉凱寫作天地


工商時報前些日子做了個標題-理專收入M型化,內容提到擁有國際金融證照的理專,平均薪水十八萬,有位理專擁有十張證照,月薪五十萬。這真是嚴重地誤導上班族,以為證照就是職場的通行證。

兩年前,我的部門在找一位研究員,結果公司內部電話中心有位同仁有興趣,當我看到他的履歷,有三年工作經驗,都是在接電話,但卻擁有二十二張金融相關證照,於是我就找他過來面試。

面試時,我開口就說,你有二十二張證照啊,他笑笑,有點得意,我接著說:根據我的判斷,你要不是很會考試,隨便念念就可以考上,再不然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於是把時間都花在考證照上。他有點驚訝,我不但沒有誇獎他,還損了他一頓。

我接著問他:你說你對研究很有興趣,那你分析一下日本股市未來的走勢會如何,他回答:他不會,我接著說:你說你對市場研究有興趣,但卻不知道如何分析股市,考那麼多證照有什麼用,你還有證券分析的執照。

考證照一直多數人認為在職場的通行證,但請先搞清楚你考這張證照的目的為何,證照就好像駕駛職照一樣,需要用到時,再考就行了。例如你對某個職位很興趣,而某證照是那個職位的必要錄取條件,當然就得先考起來


好考的證照不具市場價值,有市場價值的證照不好考”,那麼當然要選擇難考的證照了,問題是高手如雲,如果你不是特別聰明、特別認真,就不要選擇這條路。每個人的優點不同,時間也很有限,應該將時間花在最有利於自己專長的部份,不要和別人硬碰硬。一個人在職場的薪資高低,和證照多寡關連性很低,和他對公司的貢獻度及能否得到老闆的賞識,有絕對的關係

別再人云亦云,別人說多考證照有用,就毫無目標地跟著別人考,在台灣受教育的學生已經夠可憐,在學校就一直在考試,結果畢了業,還要繼續考,除了證照外,還要去考語文檢定,例如全民英檢,人生會不會太悲哀了,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如果考這些證照真的有幫助,挑一兩種最重要的去考就好了,其他時間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很多能力都是從工作中學來,唯有實際執行,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也才知道自己真正欠缺什麼,瞭解後再去學,都還來得及。若花太多時間學習或準備一些不重要的東西,真正該花時間反而忽略了,到最後才發現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這時候已經追不上別人了。


Read More

2007/12/01

Published 12月 01,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小損無妨﹐大損必防

2007年10月8日

要想賺大錢﹐就必須承擔賠錢的風險﹐只是永遠不要賠得太多

正如投資者們從今年夏天的牛市上所看到的一樣﹐股市和債市變幻莫測。可是﹐你必須找到方法應對其中的風險。

事實上﹐如果你想退休後可以頤享天年﹐那麼就不能只進行保守性的投資﹐把錢存到銀行。相反﹐你需要把錢投到股市和債市上獲利﹐並避免冒太大的風險。

令人膽戰心驚的損失計算

10%到20%的損失對股市投資者來說稀鬆平常。關鍵是要把損失保持在這個水平以下﹔否則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元氣。

為了使客戶理解這一點﹐美國丹佛Northstar Investment Advisors的投資顧問查爾斯•費瑞爾(Charles Farrell)用一個圖表來說明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從投資損失中恢復。恢復的速度取決於損失的規模以及客戶隨後所獲投資回報的水平。

假設你損失了20%﹐之後每年獲得的收益為8%﹐那麼你需要2.9年才能從損失中恢復。這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實際情況可能還要糟糕。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損失了35%﹐那麼你需要5.6年才能恢復到原有水平﹐幾乎是損失為20%時所需恢復時間的兩倍。如果你損失了50%﹐那麼你需要九年時間恢復﹐是損失為20%時恢復時間的三倍還多

費瑞爾說﹐損失15%、20%或25%確實令人不快﹐但隨著損失率的上升﹐造成的破壞會大幅提高。

損失率在投資損失計算中是個令人心驚膽戰的數學問題。當損失率為10%時﹐你只需要11%的收益就能彌補損失﹔如果損失率為20%﹐需要25%的收益﹔當損失率達到50%時﹐你就必須獲得100%的收益才能彌補損失了

加速從損失中復原
在你拼命彌補損失的時候﹐金融市場會助你一臂之力﹔不僅如此﹐你的投資額大小也會影響复原速度。因此﹐投資額較小的年輕投資者們更具優勢。

費瑞爾舉例說﹐假設你的401(k)退休計劃中原有3萬美元﹐每年的存入額為1萬美元。如果損失了三分之一﹐你可以通過下一年存入的1萬美元彌補損失。但是﹐如果你存有100萬美元﹐當你損失三分之一時﹐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不僅如此﹐隨著投資額的增加﹐即使因常規性的市場下挫而造成的損失也可能會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如果你損失了20%﹐對於1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就是損失了2000美元﹔但對於100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損失就會高達20萬美元。

老實說﹐大部分人都不會對價值20萬美元的損失無動於衷。事實上﹐我們極有可能會恐慌﹐然後急於賣出股票和債券﹐試圖控制損失不再擴大﹐但同時卻也失去了在隨後的市場恢復期中獲利的機會。

控制損失

你的投資額是否很高﹖如果是的話﹐你的損失可能會很大﹐而且與你的投資額相比﹐你定時進行的儲蓄也是微乎其微﹐所以還是考慮把一些錢適當地投到債市上﹐以降低風險。

費瑞爾指出﹐假設你把一半的錢投入股市﹐一半投入債市。如果股市下跌了20%﹐那麼你的損失可能只有10%

他還說﹐實際上因為你在債市上還會獲得利息﹐所以你年內的損失可能只有7%或8%。他強烈建議人們在股市和債市間進行更為均衡的投資﹐特別是在今後幾年。

當你全力控制損失時﹐不要僅僅關注股市和債市之間的投資比例﹐還要確保在這兩大類別內部的投資多樣化。最後﹐需要指出以下四點﹕

──對單一股票的投資額不要超過你股市投資總額的5%。當你持有自己雇主的股票時尤其如此。

畢竟﹐你的薪水和健康福利已經掌握在了你的雇主手裡。如果你將養老儲蓄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在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上﹐那麼一旦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對你將會造成雙重打擊。

──即使是主要股市也可能會遭遇長期的不景氣。比如日本股市﹐截至2003年4月﹐日本股市在13年中下跌了80%。再想想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現在仍只達到2000年3月牛市最高點的一半。為了預防類似的損失﹐將錢投在多個市場上

──考慮買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黃金股、商品股和自然資源股等另類投資產品﹐因為在其他投資收益不景氣的時候﹐這類投資有時會帶來不錯的收益

這種逆潮流的投資方式並不能確保万無一失。這從今年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疲弱表現便可見一斑。不僅如此﹐這些都是波動性較大的投資產品﹐所以不要投入太多﹐在每種產品上的投入不要超過總投資額的5%。

──股市下跌時﹐債市投資是減少損失的一種絕佳緩沖。但不幸的是﹐債市收益可能會因快速上漲的通貨膨脹率而大打折扣。該怎麼辦呢﹖買入高質量的傳統債券﹐同時還要買入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掛鉤的國債。

當經濟疲軟﹐通貨膨脹放緩時﹐傳統債券會獲得不錯的收益﹐而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債券能防範因通貨膨脹加速而帶來的損失。把“雞蛋”放在這兩個“籃子”里﹐那麼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會損失慘重。

Jonathan.Clements

(編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Read More

2007/11/27

Published 11月 27, 2007 by with 0 comment

股票停損方式~

[富足論壇 八月 21, 2007] 


停損佔整個操作策略上是非常重要的,藉由停損的執行可以把損失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如果放任股價往不利於你的方向前進,那麼你的損失就會急速的擴大,做錯了方向已經錯了第一步,無限制地讓浮損擴大就是錯誤的第二步。

很多人沒有停損的原因是因為捨不得,其實停損只是帶著小幅度的損失離場,撤出資金來重新尋找交易標的,如此不僅能避免損失再擴大,也讓你保有資金的主控權。只要在最初的反轉點認賠,都不會帶來太大的損失,你沒有辦法每次都做對,但可以控制做錯時的錯誤程度。

那何時使用停損呢?以下是幾個停損法供你參考:

1.一般研判當股價跌破某一重要價格支撐時,做停損動作..這是屬於價格停損法。

2.某主力操作一檔股票,他所願意接受的最大損失為5000萬元,若不幸這檔股價的損失達5000萬元的時候,就必須無條件地認賠出場..這是屬於資金停損法 。

3.遇重大利空或利多時,立刻出場觀望,待後勢明朗化再做進場決定...無條件停損法。

4.趨勢線跌破停損法,趨勢線是由價格走勢中的兩點形成,例如多頭走勢是由逐漸墊高的低點連成上升趨勢線,她可視為上升走勢的支撐,故做多者可將賣出停損點設於上升趨勢線跌破時,空頭走勢則相反。

5.型態停損法,型態包括頭肩頂(底)、M字頭(W底)、三角形、矩形、…等,主要是利用價格突破或跌破、這些型態完成,所形成的支撐或壓力作為停損點

6.缺口停損法,缺口可分為一般缺口、突破缺口、逃逸缺口與竭盡缺口等,她也可視為支撐或壓力,也有人將缺口設置為停損點..例如:上週的缺口,空單就會有人停損..

7.均線停損法,5.10.12日均線..半年線..年線...幾天線...突破或跌破這些均線,都是停損的好判斷點,值得運用。

8.這一個是我最常用的一個停損法..一個多頭走勢正確的走法,一波比一波高(創新高),底部越墊越高(每一波的起漲點)..當股價無法創新高時,拉回跌破起漲點,我會殺出。

『停損』,我認為是資金管理(風險控管)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停損又可為資金管理的靈魂所在,沒了資金,同等於上戰場沒子彈,那如何殺敵。

唯有落實基本法則、嚴守停損,才能常保青山在,成為市場上的常勝軍。


Read More
Published 11月 27, 2007 by with 0 comment

6大步驟,你也能跟巴菲特一樣選到好股票文


◎洪瑞泰口述、張國蓮整理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資實績 (Smart智富月刊 2005年1月1日)


令投資人欽佩,本文特別與《巴菲特選股魔法書》作者、以Buffett信徒自居的洪瑞泰合作,提供活用ROE的六大應用步驟,投資人只要按部就班執行,就能像巴菲特一樣選到好股票並便宜買進。


ROE是巴菲特最重視的指標,能維持高ROE特性的股票,才是巴菲特最終選擇標的。高ROE就像學生每次考試都考高分一樣,例如當A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維持在90分以上,就代表A學生具有持續考高分實力;而B學生這次考20分,下次考50分,雖然成績比以往大幅增加了1.5倍,但實際成績還是不及格,而且下次還是可能再考個20分。如果你投資期待的是長期穩定的好報酬,當然要選擇A而放棄B了。


一家企業能維持高ROE,代表從生產、銷售、經營、技術、服務、市場占有率等各層面匯聚的綜效優異,股東因此才能獲得高額的報償,這也是巴菲特會以高ROE為篩選股票核心的邏輯,以下我活用ROE選股的六大應用步驟。


步驟1過去5年ROE>15%,否則不予考慮 依據巴菲特在1987波克夏年報中的提示:高獲利公司的營業型態,不管是五年前或是十年前,通常沒有太大差別。也就是長年高ROE的公司,不會是十年前經營紡織業,五年前大轉彎做印刷電路板,一定是營業型態穩定,才能穩定創造高獲利。因此巴菲特第一關會先篩選出ROE大於15%以上的公司。


回到台股上,我曾經根據財務報表統計過所有上市櫃公司,過去五年ROE大於15%的公司,下一年度ROE仍大於15%的機率是70%,證明巴菲特的好學生繼續維持好學生的邏輯是真理。在高ROE的判斷上,建議以過去五年的ROE數字,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維持高ROE的實力,判斷依據為:


‧選擇過去五年ROE至少大於15%,若能穩定向上更佳


‧但若過去五年中有兩年<15%,或者過去五年中有一年,而且是最近一年低於15%,則選擇觀望


TIPS:如何利用網路搜尋ROE? 以查詢中碳(1723)ROE為例查詢1 蕃薯藤(www.yam.com)點選「股市」查詢2 於台股代碼或名稱欄位輸入「1723」查詢3 點選財務報表項下「資產負債表」可以查詢長期投資、固定投資、股東權益;點選「損益表」可以查詢稅後淨利查詢4 點選財務分析項下「財務比率分析」可以查詢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值報酬率)


步驟2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佳,最高不超過80%


當一家公司營運產生盈餘後,公司可以有三種運用盈餘的方法,一是配發股息(即現金股利)給股東;二是買回庫藏股;三是拿去再投資。巴菲特眼中的好學生是指配發股息愈高愈好、再投資愈少愈好。


代表公司以現有營運型態就可以不斷賺錢,而不是要靠不斷投資才能維持獲利,這裡所指的再投資的比率就是?盈餘再投資率?。


Tips︰盈餘再投資率怎麼算出來?盈餘再投資率是指公司把賺到的錢再投資機器設備、廠房、土地的比例。盈餘再投資率如果是8%,表示公司每賺100元,拿去再投資的金額只有8元,也就是有92元的盈餘留下來,這代表可以拿來配現金的錢較多,通常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是我們所喜愛的,大於80%就算偏高了。


換句話說,盈餘再投資率也是資本支出占盈餘比率,以賣苯與瀝青的中碳(1723)為例,計算其盈餘再投資率為-3%,意指不用增加資本支出,每年稅後淨利卻能穩定上揚,表示中碳的營運模式不用靠股東年年花大錢買機器設備,就能年年幫股東大賺錢。這種不用股東心煩的好學生,當然值得關注,因此看完ROE後,第二步驟就應接著看盈餘再投資率。


步驟3高盈餘再投資率,須搭配高獲利成長


前面提到要找盈餘再投資率愈低愈好,但並非盈餘再投資率高就沒有投資價值。如果是高盈餘再投資率就必須搭配高獲利成長,才能繼續支持高ROE,目前我看到符合這項特質的公司有鴻海(2317)與波克夏,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雙率都高的公司其實是罕見的特例。因為我認為沒有永遠成長的公司,投資此類公司每年都必須確認其高成長性是否持續,如果無法持續,當它往低ROE方向發展時,投資人就應該捨棄它,而如果是往高ROE與低盈餘再投資率的方向靠攏,就可以長期繼續投資。


再以台塑三寶為例,他們的盈餘再投資率都大於100%,但還是每年配現金給股東,我詳細了解後,發現他們配給股東的現金是跟銀行借來的,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就會比較持保留與觀望的態度。


步驟4經久不變、獨占、多角化至少具備一項


巴菲特說,如果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10年以上,那最好連10分鐘都不要擁有,在買之前想想好股票特質,先看看過去10年這個特質有沒有改變過,如果沒變,未來改變的機率就較低,維持穩定獲利與高ROE的機率就高。


巴菲特認為好公司的特質包括經久不變的產品、獨占/名牌/高市占率以及多角化能力強。銷售產品經久不變,是可以常常維持高獲利的重要特徵,因為變化不大,原先優勢就容易保持,可口可樂、刮鬍刀、巧克力、珠寶等都是例子。


此外,獨占與名牌等特許行業是巴菲特的最愛,例如電信股、LV等。挑特許行業最高的境界是買進連白痴都會經營的公司,任誰來當CEO都不會變,中鋼(2002)就是最明顯例子。


中鋼這幾年換了幾任董事長,都非常賺錢,這都歸功於景氣好、全體員工效率、以及在台灣鋼品市場幾近壟斷的地位。至於具有極強的產品升級能力或多角化能力,就能克服產品快速更替的危機,並抓住新產品獲利契機,維持高ROE。


我認為台灣電子公司中多角化能力的強者首推鴻海、明基(2352)。鴻海從連接器做到機殼、主機板,再到手機、PS2,營收也從1991年上市時的23億元,直線上升到2003年的327 7億元;明基從鍵盤、監視器,做到液晶螢幕、光碟機、手機等,營收從1996年上市時的275億元,上升到2003年的1087億元。


相反的例子就是鑽全(1527)。鑽全具備過去五年高ROE以及低盈餘再投資率兩大條件,但是單一客戶比重占營收高達80%以上,就不符合多角化的條件,單一客戶若有變化,對於獲利具重大影響,這裡永遠都是個問號,因此我把鑽全列為觀望。


步驟5 上市未滿2年且年盈餘低於新台幣5億元不碰


這兩個條件可以過濾掉一些可能早夭或作假帳的公司,就像一個人一定要長到一定年紀(年盈餘)才算轉大人一樣,而以年盈餘代替股本或市值來篩選出大型股,也可以避開不賺錢但股本大的公司,可以有效避開地雷股。


步驟6 本益比12倍買進,變貴、變壞賣出


依據步驟一至五篩選出合適的標的後,接下來就是要找到便宜的買點才進場,並在它變貴、變爛或有更好的標的出現時才賣出。


買點:本益比小於12倍依據巴菲特選股要求至少稅前報酬率10%(稅後約6.5~7%)的標的,代表巴菲特認為本益比(P/E)低於10~15倍的股票可以考慮買進,當然愈低愈好。


回到台股上,因為幾十年來一年期定存利率大概6.5~7%,所以我設定本益比12倍是便宜,大於40倍就算貴。


買股票的原則只有一條,即等便宜再買,便宜是指12倍本益比以下,當然能買到愈低愈好。在2004年8月,很多股票的本益比都跌到八倍以下,是過去15年來最低的記錄,這是很好的機會。


如何計算便宜買進價位?本益比=股價/每股盈餘,以此為投資報酬率的倒數,以1元投資有10%的稅前報酬率,本益比=1/10%=10倍,以1元投資有6.5~7%的稅後報酬率,代表本益比為14~15倍(1/6.5%~1/7%) 以億豐(9915)為例,估算便宜買進價位:


1.過去5年平均ROE為34%


2.經過微調後以33%為未來最可能的ROE(參考平均ROE)


3.然後以ROE乘以最近的淨值來計算預估的EPS


EPS=33%×13.7≒4.54.買進價=預估EPS×買進P/E 12倍=4.5×12=54(元)目前億豐股價47.3元,小於買進價,可以買進賣點:


ROE<15%、或P/E>40倍當股票變壞、變貴了,投資人當然就該賣出,所謂變壞,就是指ROE掉到15%以下;


所謂變貴,就是指P/E漲到40倍以上。巴菲特在1987年報表示,「當一家公司被高估時,會把它賣掉,買更被低估或比較熟悉的。


但我們不會只因股價的上漲,或已經持有一段時間而賣股票。我很願意無限期持有一家公司,只要它的ROE令人滿意,管理階層能幹且正直,以及股價未被高估。」


~~~~~~~~~~~~~~~



以下文章來源(洪瑞泰)20支績優股



1.找出高ROE
-- 5年ROE>15%
-- 配的出現金
-- 好學生特質(不變產品/高市占/多角化)

2.低廉股票 (12倍本益比) (1/12=8.3%)

3.計算股價:
-- 給定未來ROE (參考5年平均)
-- 換算EPS (ROE*淨值)
-- EPS*12

=========================
名稱 代號 預估ROE 買進價 (產業)
台化 1326 18% 79.9 (PTA)
鑽全 1527 22% 48.0 (手工具機)
東聯 1710 12% 23.6 (EG)
長興 1717 15% 35.2 (合成樹脂)
中碳 1723 31% 72.0 (苯)
中鋼 2002 23% 50.8 (熱軋鋼捲)
盛餘 2029 17% 50.3 (鍍鋅鋼捲)
和泰車 2207 19% 76 (汽車銷售)
台達電 2308 23% 69.9 (電源供應器)
鴻海 2317 25% 152.1 (專業代工)
台積電 2330 22% 52.6 (晶圓代工)
兆豐金 2886 11% 22.6 (金控)
新光金 2888 13% 23.0 (金控)
統一超 2912 25% 52.8 (超商)
華立 3010 20% 70.3 (IC零組件通路)
東隆 8705 23% 55.1 (鎖)
億豐 9915 23% 41.5 (窗簾)
中保 9918 19% 45.2 (保全)
巨大 9921 18% 47.1 (自行車)



Read More

2007/11/19

Published 11月 1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申購基金手續費 分ABC三類








【聯合報╱記者 朱婉寧】

2007.11.14


投資人在申購各類基金時,常被前收或後收手續費搞得頭昏眼花,甚至往往忘了投資收益要扣除手續費成本而常與投信公司鬧得不愉快。其實,手續費收受的順序可以分為A、B、C三種類股基金,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最划算的類型。


投信業者表示,一般而言,先收手續費的被稱為A股基金;後來國內又引進了B、C股基金,皆為後收手續的方式

除了手續費外,一般基金的收費用包括管理費、保管費、管銷費A股基金通常不收管銷費,管理費每年固定自基金淨值內扣除,保管費為贖回時再由銀行自餘額中扣除

B、C股基金雖一開始免手續費,但每年都要再加收管銷費用,約為年利率的0.75%~1.5%。因此,B、C類股基金的淨值,會比同檔的A股基金稍低,即是增收管銷費之故,這點常為投資人忽略。

至於,在手續費部分,台大財務金融學系邱顯比教授在著作《基金理財的六堂課》中指出,B股基金及C股基金都是隨著投資年份,逐年減少手續費,只是B股基金的手續費要到滿四年後才全免,而C股滿一年後就可以免手續費

投信業者建議,因為B、C股基金在申購時免手續費,因此可以申購較多的基金單位,較適合中長期的投資人,投資人在計算其手續費時,應以每一年不同的手續費率來計算,最後加總。

投信業者指出,一般而言,只要投資超過一年,B、C股基金手續費就會比A股基金便宜,投資人可以將B、C類股固定要收的管銷費用列出,與A股基金的手續費比較,視其總收費來選擇最適合最划算的投資方式。











【2007/11/14 聯合報】@ http://udn.com/


Read More

2007/11/06

Published 11月 0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基金套牢怎麼辦?

[非天修羅君 2007/09/18 ]


買基金就跟買股票一樣,買股票都會有套牢時,買基金也一定會有套牢的時候,重點是你買股票會套牢的話,買基金也一定會套牢,如果你買基金就跟買股票一樣,死散戶心態不改的話,永遠在追高殺低,從不去想為什麼買為什麼賣的話,永遠無法擺脫散戶命運,還不如不要買。


不同的是,基金跟股票的波動性不一樣,股票買到地雷股會變壁紙,基金要買到地雷股很難;股票上千檔,基金怎麼買就那幾隻,範圍夠小了吧!股票跌停賣不掉,基金跌停照樣賣得掉;股票要善設停損,基金卻不一定,要看投資區域未來的發展性,如果是長多市場,縱使你單筆愛在最高點,未來仍有機會讓你解套。


    一般人買基金會遭套牢就是常犯了以下的錯誤:



一、高檔時單筆買進:完全是看別人賺2030%眼紅下去買的,未考慮指標相對位置,我7月時就幾乎停扣了(碎碎念不只提一次,真的是沒錢扣了嗎?),所以此時單筆買進,完全就是盲目追漲。山頂上玩不死也難,套牢機率高於大跌之後才單筆買的。



二、空中接刀不死也傷:有人一看大跌就想去撿便宜,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沒去分析下跌的原因是什麼?是一時的政治因素還是會影響經濟基本面的金融風暴?就算無法先知先覺判斷是否為金融風暴也要想到:什麼時候可以跌?什麼時候不能跌?什麼時候可以買?什麼時候不能買?你買賣的依據是什麼?



三、盲目投資:投資前沒去考慮基本面,該基金投資標的為何?市場有無發展性?特別是景氣大好時投信一窩蜂募集的海外基金,只憑DM及廣告說詞便一次全投入,真的是怎麼死都不知道。舉例來說,去年10月募集的德盛綠能,參考對比指數為ET50,既然有對比指數,風險就降低許多,起碼你可以知道買賣點,今年成立之元大全球地產建設、建弘全球不動產證券化便受到美國次級房貸波及,而且又是在$DJR轉空時募集,不但標的不對,時間點也不對,最近募集的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在8/21成立,進場點剛好在低檔,標的又不錯,像這種新募集的就可以買。所以除非對該產業有了解,否則不要投資在過於細小分類的基金。(註2



新手投資切忌心急,看別人賺就迫不及待要全部投入,多頭市場時還好,一旦市場轉為空頭,老手還知道跑,或是還有備用資金加碼,停損你剁得下去嗎?你還有資金攤平嗎?單筆進出是高手所為或是看是否碰上有料的理專帶進,或是資金龐大,要採分批佈局者。新手還是用定期定額耐心扣較保險,而且你要先了解自己的風險忍受度,有人在下跌10%時還無所謂,20%時就快受不了要轉換,因為你不了解投資標的的波動性是否在你的容忍範圍內,可惜的是一般人只會看到漲2030%的,不會去想到它跌也是會2030%的。


基金被套牢時,我個人有三種做法:


一、加買定期定額攤平,以時間換取空間,而且在大跌之後開始月扣三次,我不會用單筆再攤平,錯只能錯第一次,不能錯第二次,因為我只是小散戶不是大戶,沒那麼多子彈,而且我也不是神,無法買在最低點,前提是該投資標的為長多市場,長空市場不適用,那代表一開始就是錯誤。


二、直接砍:如果買到歷史天價,該價位是未來三個月內永遠不可能來的,代表買到長空市場(例如日店、亨德森泛歐房地產、美國不動產類基金),則會眼不見為淨,早死早超生。(註1)舉以前的例子來說,我以前也買過JF日店,但我想股票我都無法容忍-20%了,基金怎麼可以讓它-20%,牙一咬心一橫,斷腕逃生,如今看來是正確的,從當初到現在跌都不只20%,何況其它基金的獲利已遠超過當初的損失。


三、挖東牆補西牆:實在是砍不下手,但還有資金,此時另外買一隻會漲的來補貼一下損失,所以基金有十幾隻就是為了分散風險,當然整體績效也比不上雞蛋放同一隻籃子的。舉例來說,我一個客戶,以前買到一檔單筆的日本基金(20000點時買的),真的是已經腰斬再腰斬,剁不下去,當時我建議她這個方法,叫她買富坦亞洲成長,如今基金買上癮,一檔又一檔(全是定期定額),有達到獲利目標就出


四、轉換:除非真的買到地雷股,不然我是從不用轉換的,因為成本比重置成本高。


買菜時尚且會斤斤計較,買賣股票就完全忘記這件事,如果買股票會忘記,買基金時也一定會忘記,我買股票時會忘記,幸好我買基金時還記得這件事,因為我基金有下功夫研究故,而且我知道我的投資性格與風險屬性。我統計過我操作股票會賠錢,而且是先賺後賠,但是我玩基金未曾賠過,個性始然,改不過來。我客戶買股票套牢500多萬,但是玩黃豆期貨打遍本土無敵手,我便勸她專心玩黃豆就好,至於資產就交給各銀行理專去各自代操就好。所以認清自己的性格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久而久之再研究出自己的投資方法。


你不可能永遠依賴別人的意見,要學會如何判斷買賣點。


 


1:我單筆停損最大容忍度是-20



2最近募集之德盛安聯全球人口趨勢基金,佈局產業包括基礎建設、農業生技、民生消費、金融服務、生技醫療、休閒旅遊、美容抗老等,看起來像是大雜燴,我也看不出未來成長趨勢在那裡?對比指數是要依據什麼?像這種不清不楚的基金,我是碰都不想碰。



Read More

2007/10/27

Published 10月 27, 2007 by with 0 comment

《保險錦囊》定期保單健診 發揮保險效益

記者饒榮華/台北報導 (2007/10/23 09:00:00 時報資訊)


 許多人買了一堆保險,卻不清楚保了什麼,發生事故時,也不知要 申請理賠;或家人不知道自己已買了保險,當遭逢事故時,也不知要 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等於花了保費卻無法達到「保障」的功能。


  保德信人壽指出,消費者可透過「保單健診」對個人或家庭的保單 做定期的總整理,以了解自己和全家的保障內容,並適時地做調整, 達到最大的投保利益。保德信人壽建議可按三步驟來進行:保單健診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清楚完整的「保險一覽表」,明確寫 出投保的保單種類(如壽險、醫療險、年金險等)、保險金額、保險 公司名稱、投保及繳費日期(確認保單有效)、壽險顧問人員及聯絡 方式、保單存放地點等,一旦發生變故時才能確保權益。


  第二步,看看保障足不足夠?是否有重複保障或不足的缺口?因人 生每個階段的經濟能力與風險承受度不盡相同,在歷經變化後,當初 投保的保額是否符合現階段的需要,也必須考量


  像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所承擔的責任或經濟能力,和工作多年的職場 老鳥當然會有所不同;保德信人壽認為,最好能找一位專業的壽險顧 問,針對自己的需求後量身打造,提出專屬的建議。職場新鮮人可將 計畫的重點放在保費較便宜,但保障高的定期壽險,再輔以意外險與 醫療險等結婚後,必須考慮家人未來生活的安定,除了需將保障擴 及家人外,建議可再增加家用保障保險,以確保當自己發生意外時, 家人仍可有穩定的收入,所需費用不虞匱乏。因保險屬於較複雜的金 融商品,保戶有了初步的想法後,可與壽險顧問討論,聽聽專業上的 建議與說明。


  最後,就是該如何調整保單,因各家保險公司的做法不一,但原則 上,需要增加保險金額時,可以使用原保單加保,將保額買足,分散 風險;也可以重新購買一張保單,讓自己的保障沒有缺口。


  保德信人壽表示,保單就像是人的身體一樣,消費者自己應該定期 主動為保單健診,才能讓自己與家人的未來「永保安康」。


Read More

2007/10/19

Published 10月 1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買基金 別掉入淨值陷阱














【經濟日報╱記者 張瀞文 2007.10.18 】

 


投資人挑共同基金不能只看淨值高低,以為淨值低的基金比較有上漲空間,其實不見得,因為基金漲幅高不高,與基金淨值沒有必然關係。

由於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擴大,全球股市在7、8月歷經大幅回檔,但各國中央銀行將資金注入金融體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又在9月中旬降息,全球股市持續反彈,有些市場已經重新回到7月股災來臨前的高點,甚至再度創下新高點。

因此,在挑選同一個市場的基金時,有些人會選淨值比較低的基金,認為淨值高的基金漲幅已大,未來再上漲的空間縮小,但淨值低的基金過去漲的不多,比較便宜,可以買到比較多的基金單位數,未來應該比較有「補漲空間」。

這些理由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卻很容易讓人掉入陷阱。

首先,買基金最重要的是看趨勢,如果基金投資的市場前景看好,即使基金淨值現在顯得高,但淨值仍可能繼續上漲。有一句話說:「現在的高點是未來的低點」,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相反的,如果基金投資的市場前景不確定,或已確定要走下坡,基金淨值就可能持續下跌,這幾年以來的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重點是趨勢,而非淨值的絕對值。

如果是同一市場,假設兩檔基金成立的時間差不多,高淨值基金可能因為基金管理團隊強,善於選股,也很會控制風險,所以基金淨值可以節節上揚,不斷創新高。

此外,基金成立的時間不同,淨值的計算也不相同。在國內,基金一開始成立時的淨值都是10元,因此從淨值高低,就可以判斷基金成立以來上漲或是下跌了多少。

但在國外,很多基金成立時的淨值並不是從10元開始,有的可能是從1美元開始,有的甚至是從500歐元開始。



Read More
Published 10月 1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投資基金前 先弄懂十二行話

[2007-09-19  Sina]


投資人在管理你的基金投資之前,必須先弄懂至少基金DM上會出現的行話,以及幾個看了也要懂才能簡單判讀趨勢的經濟數據,你才能在基本的了解下揭開你的基金投資管理序幕。


  前言:因為是從基金行銷角度拆解基金投資,所以聊過了通路(Place)、聊過了價格(Price)和促銷(Promotion)之後,接下來的專欄內容我要聊的是產品(Product)。不過在聊產品之前,投資人必須先弄懂一些基金行銷的行話,以及基金廣告(DM)上最容易引用的經濟數據意義,才能夠降低個人閱讀基金相關宣傳資料的障礙,同時提高個人對基金行銷話術的判斷力,掌握基金公司商業運作之外該基金真正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


  一位好朋友離開原來第一大品牌的理財雜誌跟隨小老闆出去創業,這本雜誌幾乎是基金投資人的聖經,所以新雜誌要如何延續團隊和品牌既有的優勢,同時又能做出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以避免和原雜誌正面衝突,相信我的朋友為此耗盡腦汁。


  最後他們得到的兩個結論是:從創造財富進展到財富管理,從個人理財升級到家庭理財!


  網路上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深得我心:“投資理財不只是經營收益,而是在管理風險。”同樣的,基金投資不只是看報酬率並且投資賺錢而已,而是如何利用先前重覆提及的資產配置長期投資並且管理你的基金,進而讓你的財富在安全的範圍內持續增值,這是我之前不斷強調的觀念,也是普羅財經一直在努力推廣的財富管理理念。


  基於財富管理,所以投資人買基金不只是轉個帳下個單的簡單動作而已,而是如前些篇專欄內容所述,從一開始的資訊搜集到自我需求定位,進而確認個人甚至家庭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就成為每位投資人重要的投資管理過程。


  要管理就有專業,有專業就會出現“行話”,因此投資人在管理你的基金投資之前,必須先弄懂至少基金DM上會出現的行話,以及幾個看了也要懂才能簡單判讀趨勢的經濟數據,你才能在基本的了解下揭開你的基金投資管理序幕。


  以下是投資人應該要弄懂的行話,而筆者試著以“完全不專業”的文字和方法去詮釋和說明:


  1. 受益憑證:


  買股票營業員會給你股票(不過除了買未上市股,否則集中市場的股票因為交易後直接存進集保帳戶,所以一般投資人都看不到股票),買基金銀行或基金公司要交給你的那張證明就叫做受益憑證,不過如同股票交易,在電子化的效率交易程序和管理下,投資人買了基金後已經幾乎看不到所謂的受益憑證,而是直接在電腦或對帳單上看到基金投資的相關數字和資訊而已


  2. 受益人:


  持有基金受益憑證的投資人就叫做受益人,換言之就是買了基金的投資人


  3. 基金規模V.S發行額度及募集額度:


  基金規模指的是整體基金募集到的總金額,專業術語叫做資產管理規模,又稱之為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隨著投資人的加碼申購或減碼贖回,或者是基金投資的獲利或虧損,個別基金規模會隨之增減,由於基金公司主要的收入來自於管理費,而管理費正是以基金規模為主要計算依據,也因此基金規模就成投資人判斷基金公司績效及獲利,同時也是觀察投資人個人投資績效及獲利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


  至於發行額度,則是指基金公司要募集基金時的"基金規模預期目標值",但最後募集到的基金規模,亦即募集額度,才是實際上基金成立時的基金規模。比方說某檔基金發行額度是100億,但實際上只募集到50億,那麼募集額度就是50億,基金成立時的基金規模也只有50億。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的發行額度往往代表了這家基金公司對市場的預期,也代表了基金公司的企圖心,而募集額度則代表了這家基金公司的實力,以及市場上投資人對該公司品牌及產品經營能力的信任程度。因此筆者個人建議投資人在選擇基金時,儘量選擇名實相符的基金公司,亦即發行額度和募集額度落差不會太大,甚至募集額度大過發行額度,事後要追加額度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產品。


  不過要提醒投資人的是,有些時候追加募集的效果是因為業者行銷做的太成功,行銷話術太打動人心,而非投資人對該基金公司的信任或產品的真正認同,因此投資人在下手前宜多項因素考慮比較,而不要單以基金規模為唯一的判斷和下單購買依據。


  4. 基金投資標的V.S基金持股明細/比重:


  前者指的是該檔基金投資的金融商品是股票、債券、或其它標的;後者則是針對股票型基金,指其投資個股的名稱、相關資訊及投資比重。


  5. 基金成立日V.S基金募集/承銷期間V.S基金閉鎖期/買回開始日


  基金募集完成當天即為基金成立日,但實際進場交易的時間則只需在閉鎖期內完成即可。所謂的閉鎖期指的是開放型基金(可隨時交易而不像封閉型基金須透過集中市場撮合交易)在成立之後有一段時間投資人不得進行贖回及申購,閉鎖期開放當天有人稱之為買回開始日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在拿到主管機關的核准函後會開始進行宣傳,正式開始募集/承銷期間投資人始能在銀行、基金公司或券商等通路購買到該檔基金,並享有相關手續費的折扣。


  6. 基金經理人V.S海外顧問公司


  基金的操盤人,決定如何管理基金,並且投資那些標的並完成資產配置和相關避險的人就是基金經理人,不過許多海外基金(國內投資募集投資海外標的的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只是掛名接受採訪或宣傳曝光的經理人而非該基金實際的操盤手,該基金的實際操盤手往往是該檔基金合作的海外顧問公司的團隊或個別經理人。


  7. 保管銀行V.S銷售銀行


  保管銀行指的是基金募集完成後,保管基金的銀行;銷售銀行則是該基金在募集期間上架銷售的銀行;一般來說保管銀行通常是主力銷售銀行,有時候保管銀行承諾銷售的額度較高,也因此和基金公司議價的能力較強,相對的投資人在保管銀行能談到的籌碼也較高。


  8. 管/經理費V.S申購/贖回手續費V.S保管費


  管/經理費通常是基金公司在賺的,只要你的基金不贖回,基金公司就可以按管/經理費率乘上你投資的基金規模賺取獲利,不過近來因為銷售通路強勢,加上台灣人喜歡短線操作基金,常常新基金閉鎖期一過投資人就贖回以致基金規模大幅縮水,基金公司很難有效率的操作建立績效並擴增基金規模進而賺取管理費,因此許多基金如果一開始無法募集到一定的規模經濟量,單靠管理費來支付基金募集期間的行銷預算和管理成本後,最後往往沒有賺錢還會出現虧損的現象。


  申購及贖回手續費則是銷售通路主要的獲利來源,目前市場上的氛圍是基金公司通常會把申購手續費全數退回給銷售銀行及通路,也因此投資人到銀行通路購買基金時,手續費就成為基金銷售價格戰最好用也最常用的招數之一。


  保管費則主要是保管銀行的獲利來源,換言之,一檔基金的保管銀行,其獲利通常來自於基金的保管費及手續費。


  9. 最低申贖額度


  一檔基金發行時投資人申購的最低額度,目前市場上大部份基金的單筆最低申購額度多為一萬元上下,不過日前某投信引進一檔歷史績效甚佳的海外基金,其最低申購額度上百萬卻銷售一空,成為基金行銷上一個極為成功的案例。


  10. 計價幣別


  指的是該基金計算價值的單位幣別,一般來說國內投信募集的國內基金計價幣別一定是台幣;國內投信募集投資海外標的的基金或國外基金公司發行的境外基金,則多以美元或歐美計價,少部份區域或單一國家型基金才會以特殊幣別計價,如新加坡基金以新幣計價。


  一般來說投資人在做基金投資,尤其是海外基金或境外基金投資時一定要注意計價幣別,因為這會關係到你贖回時的實質獲利,除了基金投資本身的績效獲利外,還包括計價幣別的匯率獲利或虧損的風險。


  11. 淨值


  一檔基金實際的投資績效,亦即基金規模除以受益憑證單位數,類似於一間公司的(股票投資)淨值是股東權益(公司資本額及累計盈虧)除以股數。許多投資人投資基金都以淨值為考量基礎,但筆者個人則建議同時參酌累計報酬率而不要只以淨值為唯一的考量,這就好比高價股雖然貴卻更會漲是一樣的道理,有些淨值高的基金雖然購買的價格相對偏高,卻也代表它過去的績效經過市場漲跌的考驗,同時它未來的獲利能力也具有相對的潛力,這也是先前我跟投資人提過,要破除只申購10元面額新基金的迷思論點相同。


  12. 收益分配V.S固定配息


  基金的投資賺錢了進而分配給受益人,即是所謂的收益分配;其中部份基金因為投資標的的可控制或可預測性,因而得以固定將收益配發給受益人,猶如銀行定存配息一般,因而稱之為固定配息。


  上述的12項行話通常都會出現在基金的廣告或相關資料上,是投資人投資基金要看懂資訊的入門和基礎,下次專欄內容則會和投資人分享判讀市場資訊必懂的經濟數據,之後筆者就會針對各種類型的基金之報酬、風險(含流動性、安全性)、投資時間長短等做資產配置定位的參考,同時會整理該類型基金最常見的行銷話術和普羅嚴選提供投資人參考,讓投資人更容易看懂基金投資資訊,做出最適合自己理財需求的投資判斷,而不是盲目的跟著市場上基金銷售的行銷話術起舞。


Read More

2007/10/16

Published 10月 1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如何備份防盜拷的DVD影片?

[文/Dr.J ‧PChome電腦家庭 2007/10/15 ]


Q:我最近買了007皇家夜總會正版DVD, 我想把他拿出來借人或是觀賞,可是又怕拿來拿去刮傷。請問我該用哪一套軟體來燒錄備份會比較好?我家的燒錄機是ASUSDVD燒錄機,軟體是Nero6.2版,可以麻煩你指導一下嗎?(訂戶 趙先生)


A:目前DVD有一些新的防盜拷技術,你要備份這些DVD影片,需要兩種程式,第一是可以破解保護的反保護程式,第二則是可以將原本DVD9大容量影片壓縮成為可以燒到DVD5的影片壓縮轉錄程式。而目前這兩種程式都有免費的軟體可以找得到,像反保護的程式叫做「DVD 43」,而壓縮備份的DVD影片轉錄程式叫做「DVD Shrink」。


反保護的DVD43是一個小的常駐程式,當你放入有保護的DVD影片時,他會自動幫你將保護解除掉,這時電腦就會將你放入的光碟片視為沒有保護的DVD影片光碟了。至於之後你要用我們介紹的「DVD Shrink」來將影片壓縮,或是如果你有單面雙層的光碟片想要直接備份燒錄,那就都沒有問題,完全視你的需求來決定。


至於在燒錄的時候, 你使用的是Nero燒錄軟體,必需選擇「DVD」/「DVD影片」的格式來燒錄,並且將轉檔完的所有影片檔案通通都拖曳到「VIDEO_TS」的資料夾下,才能夠燒錄成DVD播放器可以播放的DVD影片。



首先到www.dvd43.com下載DVD43來安裝。



依照指示點選〔NEXT〕按鈕安裝。



安裝完後重新開啟電腦,在常駐工具列就會出現一個黃色小圓臉,這就是DVD43。



接下來到網站www.mrbass.org/dvdshrink。點選下載DVD Shink。



依照指示點選〔NEXT〕按鈕安裝。



進入啟動DVD Shink主程式。






Dr.J 小叮嚀:


DVD Shrink 是免費軟體,可是當你在Google 上輸入它當關鍵字搜尋時,第一個跳出的網站卻是需要付費使用的,可能是有商業人士有心要利用它的名氣來賺錢。因此要使用時,請使用我們這裡介紹的連結下載,以免上當。




開始備份DVD影片


當你要備份DVD影片時,由於DVD Shink主程式可以呼叫Nero的燒錄核心來進行後續的燒錄動作,所以如果你本來就有安裝Nero的話,也可以直接等它壓縮轉錄完後,依照指示將光碟空片放入燒錄機中進行燒錄。



當你將有保護的光碟放入光碟機時,右下角的DVD43會變成綠色的臉,表示已經將保護移除了。


接下來開啟DVD Shink,會跳出一個視窗,在這裡按下〔OK〕就好。


然後會花一點時間去分析你的DVD影片結構。


分析完畢後,你可以由右上角看到他已經自動幫你將壓縮的比例設好,調整到一張空片可以燒錄的大小。

按下〔backup〕按鈕。


設定你要用來儲存壓縮影片檔案的資料夾。

按下〔確定〕。



接下來會經過一段壓縮轉檔的時間。

等到壓縮結束後,程式會跳出一個視窗要求你放入空片開始燒錄。放入後就自動啟動燒錄的程序了。






DRJ小叮嚀:


由於市售的DVD播放器往往對燒錄片相容性不高,所以就算你依照這樣的方法正確地燒錄,還是有可能放在不同的播放器中無法讀取,這時你就要換一種空片來燒,沒有別的辦法。




PChome電腦家庭雜誌


Read More

2007/10/08

Published 10月 0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基金行銷二、三式》做足準備 開始你的基金投資(下)

[聯合報 陳若雲 2007/08/08]


台股指數經過激烈的上衝下洗,萬點大關前散戶人氣又開始聚集,投資人你已經進場買股票了嗎?還是準備下場買基金,透過投資專家的手幫你賺到台股萬點的獲利!?


如果你已經確定你個人的投資需求定位和資產配置,並且決定好在那一個通路下單開始你的基金投資,那麼無論你是利用向日葵花心的資金佈局台股基金,看好台股長期走勢而將其列入中、長期投資的核心資產配置,或者是運用向日葵花瓣的資金短線操作台股基金,你都必須再做足最後一個準備工作,才能夠放心的下場投資基金,並且儘可能的規避掉短線投資的風險。

投資基金前的最後一個準備工作,就是“投資3C“
—Check Performance & Risk、Check Branding、Check List。

投資3C,基金下單前最後的把關動作
Check Performance & Risk:
也就是確認績效和風險 ,不只是確認你想購買基金近期的績效和風險係數而已,而是因應你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目標報酬和時間的需求設定,確認你想投資基金的約當期間的績效和風險表現,是否符合你個人投資組合需求及個人的投資風險承受度。

當你已經選定好值得你信任的投資專家(理專或壽險顧問等),經過和他/她的討論針對投資趨勢及你個人資產配置需求篩選過第一輪你要投資的基金後,接下來你可以到這些目標基金的公司網站去確認上述的績效和風險表現, 做適合你投資基金的第二輪篩選。
(NOTE:所謂的風險可參考兩個數值,一是個別基金的夏普指數貝它係數,二是所謂的基金風險收益等級,從RR1到RR5,數值愈大代表風險愈高!)

你也可以到下列財經網站或利用投信投顧公會的網站,查詢相關的資訊或運用相關的工具分析其歷史績效!
























財經網站

專 區


【產業現況分析】包含產業概況、境內基金、境外基金等。
基智網/FundDJ【基金搜尋區】包含國內基金、海外基金、基金公司、經理人、區域搜尋等。


【基金工具箱】含基金篩選器、基金龍虎榜、總別龍虎榜、保證基金總列等。
鉅亨網【基金專區】內含基金搜尋器等。
普羅財經網【基金分析工具】含快速/進階查詢(最完整的基金個別資料查詢)、基金組別排行榜、熱門搜尋排行榜、4433懶人篩選法、普羅法則懶人篩選法等。
資料整理:普羅財經

Check Branding:
綜合前面幾篇專欄的立場,筆者強烈建議基金投資人在建立其投資組合,尤其是中、長期核心資產配置的佈局和調整時,除了篩選個別基金的績效表現和風險外,還應該考慮該基金所屬基金公司的品牌,並且花點時間查詢該公司其它基金的績效和風險表現,分析評估其整體的戰力和品牌信任度,尤其是,該基金公司歷年來發行的基金發行後三個月的績效表現追蹤,大致來說基金總是發在最高點或是募在相對低點,是投資人可以用來判斷該基金公司長期投資價值和理念的指標之一!

Check List:
根據上述2C篩選好你要投資的基金後,最後則是針對下表再做細節的確認,或者利用下表做為每次資產配置或投資組合調整的參考,比方說基金資產規模有劇烈的增減或者是基金投資標的或區域有重大改變時,就應該重新考慮是否繼續投資該基金。





















檢查項目

檢查點

基金公司

1.總資產規模增減
2.整體基金績效及風險表現
3.是否有違規或出現重大業務疏失等有損聲譽事件
4.得獎記錄追蹤,是否持續獲獎
基金經理人1.經理人是否更換
2.投資或研究團隊是否出現大幅異動
3.經理人或投資團隊是否出現舞弊事件
4.經理人任期是否頻繁更換
5.經理人是否頻繁公開發表市場趨勢言論,且看法和投資人有明顯認知落差
6.經理人操盤是否穩定,無論其績效或風險表現是否持續…
7.經理人是否得獎?且是否持續獲獎

個別基金

1.資產規模是否劇幅增減
2.投資區域是否出現重大改變
3.投資屬性是否出現重大改變
4.投資標的或投資範圍是否出現重大改變
5.投資績效或相關風險數值是否出現重大改變
6.基金投資條件(如稅法優惠)是否出現重大改變
7.與同類型基金相比排名是否出現重大改變
費用1.申購手續費是否調整
2.基金管理費是否調整
3.基金轉換費是否調整
4.基金贖回費用是否調整 (如投資避險基金投資檢查時還須考慮基金贖回期限長短及流動性…)
5.基金投資相關文宣廣告或公開/投資說明書是否詳列費用項目的收費標
資料整理:普羅財經

根據上表最後Check你打算投資基金的相關細節後,就可以放手去投資你篩選到最後分數相對最高,最適合你資產配置投資需求的基金了,不過在投資前筆者要再做一點叮嚀,儘管基金公開說明書都相對制式,筆者仍建議投資人還是要翻一翻看一看,尤其是該基金說明書及文宣廣告上配合法令規範主動揭露的風險告知,和你的理專或壽險顧問討論其內容,確認你了解該基金的最大投資風險是什麼,同時必須確認這個風險是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確認了之後,投資人就不要有太多的顧慮,放手去投資你選出來的基金吧!


Read More
Published 10月 0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基金行銷二、三式》做足準備 開始你的基金投資(中)

[聯合報 陳若雲 2007/07/10]


上一篇專欄文章設計了一個很複雜的表格和讀者分享,筆者試著以粗略的幾個原則,讓投資人依據表格DIY定位自己的投資需求,接著選擇想要投資的基金以及相對適合的基金銷售通路。其中有位讀者回應這篇文章內容太複雜了,買基金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的確,買基金可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很感謝那位讀者和大家分享他的心得,不過筆者希望透過這個專欄對話的投資人不只是初入門的投資人,也包括可能在基金市場上投資許久,但從來沒有深刻感受到環境變化,並因應變化改變其投資行為的資深投資人,因此,筆者會嚐試較複雜但相對完整的文章呈現方式。

也基於此,筆者這一篇文章的內容仍將維持相對複雜的內容,嚐試把富人及專業法人的資產配置觀念和方法,運用在投資人的基金投資行為上,讓投資人自己決定他要用何種方式和資產配置模式,來開始他的基金投資。

在進行資產配置的動作之前,投資人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和投資需求,也就是先定位清楚自己的投資屬性是屬於積極成長、穩健或保守,並清楚釐清自己投資期間的長短;可投資金額有多少,以及達成自己理財目標下期待的投資報酬率。(亦即上篇專欄的表格思考欄位)

接著就依照上述的需求定位,將你的投資劃分為核心投資和衛星投資兩大塊。一般來說,相對長期、不能承受太高風險的穩健報酬投資,我們多列入核心配置的組合標的,相對短期,風險承受度高且報酬期待較高的投資組合,我們則列入衛星配置。












普羅財經財富管理研究中心2007年即針對核心及衛星的資產配置概念所延伸出的“向日葵投資術”,並將其運用於投資人的基金投資上。所謂的向日葵投資術呼應上述「核心」與「衛星」資產配置理念核心資產亦即“花芯”是指波動率相對較低,具安全穩定收益或穩健成長特質的組合內容,而衛星資產亦即“花瓣”則是相對波動率較高,機動性較高,可視市場時機波段操作,或視個人風險偏好的組合內容。

一朵花的花芯只有一個,花瓣卻可以彈性調整和無限延伸。

向日葵投資術,降低你基金投資整體風險,培養長期投資獲利基礎

普羅財經的研究團隊建議,在向日葵投資術中,核心資產至少應占總資產的一半以上,投資期間亦較長以達到持續穩定累積財富的目的,組合標的則可能是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也可能是風險相對較低的全球或區域市場股票型基金。而衛星資產,約可占總資產的一成至五成,投資期間較短(適合三至五年甚至一年以內的中短期投資),也許是單一國家股票型基金、或者商品能源類型基金,這部分投資即使有了虧損,也不會動搖資產組合的根本。

至於根據向日葵投資術搭配普羅嚴選基金所篩選出來的2007年第三季基金投資組合與第三季不同屬性投資人之基金配置標的,普羅研究團隊則建議如下圖











針對上述配置與組合,筆者僅根據個人經驗值,加上前面幾篇專欄和讀者溝通的觀念再補充一點。

如果讀者因為要投資基金而開始搜集注意市場資訊,同時開始學習判別置入式行銷資訊來獲取你個人的投資資訊,那麼在衛星配置的部份,筆者建議2007年第三季其實還可以加入“台股”相關的投資組合標的,原因是一個月前報紙上開始出現央行為控制國內資金外流的規模和速度,和國內投信投顧互動的諸多新聞報導,以及國內總統大選逐漸炒熱的選舉行情,加上投資人在未來二季將會看到愈來愈多投信在央行限制下開始行銷台股基金,在行銷資源的投入和資金面的匯聚下,台股基金就容易成為短線投資舞台上的人氣焦點。

因而在短期的投資需求以及市場消息面的刺激與調整下,普羅財經內部已經在一個多月前,針對向日葵投資術的衛星配置部分,增加台股基金配置和佈局,特別是績效表現突出的中小基金和相對有爆發力的科技基金增加配置比重。

最後筆者想再補充一點點,則是針對初入市場,手上連第一桶金都還沒有的基金投資新鮮人,筆者建議先從每月定期定額儲蓄或投資核心配置的穩健基金組合開始,逐步建立滋養你的向日葵花芯吧,然後利用儲蓄到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或者是你領到的額外獎金或業外收入,以長護短,慢慢的一片片增加你的向日葵花瓣,讓你的基金投資如同向日葵花盛開,照亮你的財富人生!


Read More
Published 10月 0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基金行銷二、三式》做足準備 開始你的基金投資(上)

[聯合報 陳若雲 2007/06/26 ]


不論是法規的改變,還是通路或產品端的整合,甚至是全球化浪潮下資金的操作方式和金融演化趨勢,基金投資都勢必成為國人未來投資理財或進行人生財富管理課題下重要的選擇工具之一。


因此相較於過去台灣投資人獨衷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環境相對封閉鎖國的情況下,投資人想要贏在未來,甚至只是保持未來基本的經濟實力和生存能力,就必須撇開過去累積的基金投資刻板印象,重新認識基金投資這件事,並且因應環境調整換個腦袋思考,基金投資在你資產配置這個環節所扮演的角色和應該佔有的權重 !

在這個專欄開張的第一篇文章,筆者就將這個專欄希望傳達給投資人的訊息做了清楚的告知—因為投資大環境的改變,因此筆者個人希望透過從產品供給者和行銷者不同的角度切入,幫助投資人重新認識基金的投資環境,同時也重新認知基金投資這回事,運用資訊更聰明的買賣基金 !

過程中筆者嚐試從行銷學上的4P架構切入,經過了許多篇幅的說明和舖陳,筆者試圖讓投資人先行了解基金投資環境的改變,再開始思考自己的基金投資要怎麼調整和運作 !雖然侷限於版面篇幅不能鉅細靡遺的交待細節,但相信投資人也應該能夠掌握到基金投資風起雲湧的轉機與商機 !

問題是嗅到了這些轉機和商機 ,初步知道了基金業者的行銷話術和招式之後,投資人要如何下手聰明的投資基金呢?

專欄後段的文章,筆者想和大家分享因應國內基金投資環境的改變,國人基金投資觀念應該如何改變,那些迷思應該要摒棄,同時試著整理各類型基金產品的投資屬性,讓投資人重新認識和佈局基金投資 !

在整理相關的基金投資圖表前,筆者想先和投資人分享並釐清兩個基金投資的基本觀念。

下手買基金,先切好需求定位,再尋找賣家和買賣點

首先是基金的投資期間。投資學上所謂投資期間的短中長期見仁見智,但筆者針對基金投資特性以及台灣的投資環境所定義的短中長期,則是短期一年以下、中期一年至三年、長期三年以上。有別於國人在股票投資觀念下的短期三個月以下,中期三個月至一年,長期一年以上的觀念,也有別於國外短期三年以下,中期三年至十年,長期十年以上的投資期間規劃。

其次是投資需求定位,由於共同基金的商品設計和投資屬性與股票及期貨有別,因此筆者僅依一般理財規劃的原則將基金的投資需求劃分為三類型,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共同基金投資講究的是相對報酬而非絕對報酬,因此其報酬和風險的表現及定位,都是相較於其所投資的股市大盤指數表現或定存利率高低多少個百分點,而非絕對的報酬區間

如果依照一般股市投資年化報酬率表現約12%-15%來考量,則基金投資的積極成長型需求定位,年化報酬區間應該落在20%以上;穩健投資標的則應該落在15%-20%左右;而保守甚至保本的基金投資年化報酬率,落點則在5%-10%之內。同時基金投資相較於股票及期貨或其他金融衍生性商品的投資,相對不設”投機”的需求定位等級。

此外基金投資需求的定位並不完全只看相對報酬率,還要綜合考量基金產品的投資類型、投資區域、波動係數等以判斷其投資風險,嚴格來說投資學不變的法則也適用於基金投資,那就是投資報酬相對高的投資機會,其風險也相對高。

投資人在下手買基金前,一定要先針對自己的理財需求切好你想下手的基金投資需求定位,而後再針對你的需求適當的搜集並正確的解讀資訊後,再選擇相對適合的購買基金通路和買賣時間點。

下表是筆者依個人經驗值和前面幾篇專欄文章所累積的環境變化做為判斷基礎,針對不同的基金投資需求大致整理給投資人參考的相對適合的基金購買通路和基金產品類型,不過因為投資的變數太多,每個人的需求落差也極大,因此下表僅是針對筆者所認知的一般通則做原則性的大致分類和建議,完整的投資規劃,筆者仍建議投資人依個別需求尋找專業的諮詢。




















































基金投資需求定位表

投資期間/不同投資金額購買通路&產品/投資需求

積極成長
(相對於股市指數表現高出5個百分點以上;風險較高)

穩健
(等同於股市指數表現或高出1-5個百分點;風險較低)

保守/本
(定存利率加碼2-3個百分點;風險極低)

短期
(一年
以下)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網銀下單/投信投顧線上下單
@產品:單一國家或區域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網銀下單/投信投顧線上下單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網銀下單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券商/投信投顧下單
@產品: 單一國家或區域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券商/投信投顧下單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投信投顧下單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券商/投信投顧下單/IFA(獨立財務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單一國家或區域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券商/投信投顧下單/ IFA(獨立財務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投信投顧下單/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

中期
(一年至
三年)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或單筆/網銀下單/投信投顧線上下單
@產品:區域型或全球型股票基金/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或單筆/網銀下單/投信投顧線上下單/壽險顧問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或單筆/網銀下單/投信投顧下單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和集管/券商/投信投顧下單
@產品:區域型或全球型股票基金/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投信投顧下單/壽險顧問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投信投顧下單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和集管/券商/投信投顧下單/IFA(獨立財務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區域型或全球型股票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避險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銀行財富管理中心/投信投顧下單/壽險顧問/ IFA(獨立財務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避險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投信投顧下單/ IFA(獨立財務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避險基金

長期
(三年
以上)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網銀下單/投信投顧線上下單/壽險顧問
@產品:區域型或全球型股票基金/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或單筆/網銀下單/投信投顧線上下單/壽險顧問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投資型保單

年可投資金額50萬以下: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或單筆/網銀下單/投信投顧下單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和集管/投信投顧下單/壽險顧問
@產品:區域型或全球型股票基金/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或單筆和集管/投信投顧下單/壽險顧問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投資型保單

年可投資金額50-300萬:
@通路:銀行臨櫃理專定期定額或單筆和集管/投信投顧下單/壽險顧問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投資型保單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和集管/投信投顧下單/IFA(獨立財務顧問)/壽險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區域型或全球型股票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避險基金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和集管/投信投顧下單/壽險顧問/ IFA(獨立財務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平衡型基金/全球型股票型基金/高收益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避險基金/投資型保單

年可投資金額300萬以上:
@通路:投信投顧下單/ IFA(獨立財務顧問)/壽險顧問/私人銀行顧問
@產品:債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避險基金/投資型保單
NOTE:
1. 上述產品為大分類,個別細分類型產品(如REITS基金等)的投資需求定位詳其後專欄文章。
2. 上述投資型保單之定位適用金管會九月後新規定,而非目前投資型保單之投資屬性。
3. 若相對看好單一國家型股票型基金三年以上長期發展趨勢,亦可做長期投資。
4. 以上壽險顧問之通路適用新法規,除可銷售投資型保單之外,亦可銷售基金。
5. IFA為獨立財務顧問,主要銷售境外基金產品或避險基金。


Read More
Published 10月 0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4433 幫你挑出基金績優生

[聯合報 記者許韶芹 2007/10/04]


光是國內可以買到的海外股票基金就上千檔,面對琳琅滿目的基金,投資人該怎麼挑?投資專家建議,善用「4433法則」,可幫你在各區域股票基金中,挑出短中長期績效都穩健的好基金。


境外基金 多附標準

所謂「4433」法則,就是先選出一年期績效排名前四分之一者再從中篩選二、三、五年和今年以來前四分之一的「績優生」;接者從剩下來的名單,篩選三個月、六個月排名前三分之一者。透過這項嚴格層層機制篩選,就可挑出經過多空試煉的基金。

總體來看,不管是亞洲、全球、新興市場、歐洲等市場,符合「4433」標準的基金多半是境外基金;僅匯豐太平洋精典、建弘全球台商基金、富鼎亞美還有元大泛歐成長基金是由國內投信募集發行的海外基金。除了元大泛歐成長基金去年才募集外,其他都是成立3年以上的基金。

4433法則 也有盲點

「4433法則」由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所創,目的是幫助投資人可以選出一檔一年及二、三、五年等期間,都維持在同類型基金「前段班」的好基金。不過,邱顯比本人曾坦承,4433法則也有盲點。

首先,4433法則只看報酬率,忽略了基金淨值波動度,與大盤的相關程度、市場抗跌度等多項指標。近五年績效都名列前茅的基金,未必代表抵禦股災、外來風險的承受力就比較強。對保守型的投資人來說,穩定、保本或許比績效更重要。

其次,4433法則設下許多關卡篩選基金,但經過本報篩選後,國內上千檔股票型基金中,竟然只有28檔符合標準,類型分別為全球股票型、亞洲型、美國、歐洲等;新興市場也只3檔入榜;其他如原物料、礦產等產業型基金,都沒有任何一檔擠進榜單。

債券型基金不適用

理財專家指出,這不代表其他的新興市場或市面上可買到的原物料基金,都是「弱勢基金」。理財專家解釋,4433法則定出不同時段的篩選機制,不少市場波動度較大的基金,可能三、五年績效排在前面,拉長到十年來看,報酬率也驚人,但三個月、六個月的績效,卻因為基金經理人的持股標的剛好面臨市場錯殺,使得短期績效殿後,而無法通過篩選標準。

債券型基金也不適合4433法則。由於債券型基金績效比較平穩,各家基金公司的產品,報酬率可能不會相差十萬八千里,看這種排名的意義,還不如檢視基金公司對後市的展望、或是基金持有債券的評等。



Read More

2007/10/07

Published 10月 07, 2007 by with 0 comment

投資型保單-首年佣金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2007.10.04]

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業務員首年佣金大減,保險業者雖然紛紛提高第二、第三年之後的佣金,但業務員大嘆五年下來總收入仍不敵先前風光時期。保險業者也評估,這一、二個月投資型保單陸續有新制上路,10月開始新保單可能會大幅降低。

過去投資型保單通常會設計首年的高額附加費用率,讓業務員銷售保單時可以抽取較高的佣金,依一般業界水準來看,業務員光是計劃保費部分,第一年可收取30%到40%的佣金,頭二年就可以收取50%至60%。

但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後,附加費用率首年最高只有60%,只能分五年收取,也不得超過總額150%,除使投資型保單的費用率平準化,業務員的佣金收入也平準化,也就是業務員無法再集中在前兩年收取高額佣金。

由於保險公司的首年附加費用全部降到60%以下,原先100%、80%的高附加費用,立即減掉20%至40%,保險公司就算自行吸收成本,業務人員的首年佣金最少也會被砍掉一成。

像是ING安泰人壽原先第一年佣金率為38%,新制上路後已降到27%,掉了11%;保誠人壽第一年佣金率原先為40%,新制上路後已降至30%,而安聯也把第一年佣金率由35%降為25%,分別都掉了10%。

雖然第二、三年後的佣金率都有向上調升的趨勢,整體而言,在150%附加費用率的上限帽子下,保險公司不得不調降業務員的佣金收入,例如保誠人壽原先業務員可以拿到總佣金收入達75%,現在則降為65%。

比較特別的是南山人壽,整體佣金率不降反升。南山人壽的一張變額萬能壽險保單,在舊制時分六年給予業務員70%佣金率,但實施新制後,總佣金率上升到80%

9月、10月投資型保單各有兩大新制實施,9月起投資型保單採取費用率平準化,前五年期間費用率將不得超過目標保費金額的150%;10月起投資型保單的保額與保價要有一定比重,也就是說,萬一投資獲利太好保單價值大增,客戶不能再增加投資,還要再繳錢到投資型保單的「保險」部分,提高保險額度。


Read More

2007/10/06

Published 10月 0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荷包大作戰 3撇步省健保費

[Smart智富月刊 撰文:郭莉芳 2007/09/21]


荷包大作戰 3撇步省健保費

矯正5大迷思,確保權益不受損


林太太最近很傷腦筋,因為民生物價通通喊漲,光靠先生一份薪水養家,實在有些吃力。她聽說連健保費都再漲價,忍不住搖搖頭,心想等老二明年上小學後,自己得趕緊重返職場,以降低經濟壓力。
事實上,健保相關的權益縮水已不是頭一遭,健保局的虧損黑洞年年擴大,只好努力開源或節流,以降低虧損。今年8月1日的健保費調漲,主要是因應7月1日的勞工基本薪資調整(最低月薪從15,840元調漲至17,280元),健保局搭上順風車,跟著調漲保費,約有1,230萬人受到影響,民眾自付保險費的調漲金額從15元至55元不等。

每個人繳交健保費的多寡,是依照所投保金額而定,參考的依據便是每月投保薪資。這一次的健保調漲行動,受影響最大的分別是上班族月投保薪資在17,280元以下者、軍公教人員、參加職業工會的人(如計程車司機、農漁業工作者)與第六類人口(如無固定職業工作者)。

漲幅雖不高
低受薪階級影響最大


這些族群除了軍公教人員外,多是經濟能力相對弱勢的族群,因此健保局的做法也讓人質疑,是否讓經濟能力偏低的民眾生活負擔更吃重。

那麼,民眾可因此拒繳健保費嗎?答案是:「不行!」因為健保屬於強制性社會保險,全民皆有繳納的義務,但有3個撇步可降低保費負擔:

〈撇步1〉依附眷屬掛在夫妻薪資較低一方

對於雙薪家庭來說,夫妻均投保勞保與健保,既然健保費的參考依據是每月投保薪資,投保薪資愈高,換算的健保費就愈高,而加保的眷屬健保費也愈高。因此,眷屬應該是轉移至薪資較低的那一方加保,才能降低全家的健保總繳費用。

值得提醒的是,薪資高並不一定代表「投保薪資」高,例如業務、專櫃人員等工作,通常是底薪加上獎金,有可能薪資高,但底薪低,因此夫妻雙方可以先搞清楚或向人事單位問清楚自己的「每月投保薪資」,再決定子女與父母等眷屬要加掛在哪一方。

〈撇步2〉眷屬第4人起免健保費

如果你屬於上有高堂、下有子女要奉養的夾心族,就可以考慮將父母與子女的健保以眷屬身分全部掛在一個人的名下。

《輕鬆搞懂健保勞保汽機車強制保險》一書的作者黃文平表示,同一人的依附眷屬若超過3人,第4人起就免付健保費。但健保依附眷屬有直系血親的身分限制,公婆或岳父母無法加掛在女婿或是媳婦名下。

〈撇步3〉出國半年以上可申請停繳健保費

如果出國念書或是就業,一年內的累計時間達半年以上,就可以申請暫時停繳健保費。但相對的,出國期間若因病或意外在國外就醫所衍生出來的費用,回國也不能向健保局申請醫療支出補助;停繳期間若在國內醫療院所就醫,也無法以健保身分就醫。

另外,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健保迷思,釐清似是而非的觀念,或許還有機會幫自己省下一些健保費。

〈迷思1〉子女暑期打工健保費由雇主負擔?

在學的學生若無職業,應是依附有工作的父母,以眷屬身分投保;但若子女於暑假期間打工,有些父母認為雇主應該幫子女投保健保。事實上,打工須超過3個月,雇主才有幫工讀生投保健保的義務;如果只是短期工讀,父母還是要負擔子女的健保費。

〈迷思2〉無業父母加掛子女名下投保最划算?

父母以眷屬身分將健保加掛在子女名下,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對於本身是退休人員、子女月投保薪資超過50,600元,且子女名下眷屬人數低於4人以下者,就不是個聰明的做法了。

因為只要是退休人員,自己就可以用「第六類人口」身分向鄉鎮公所投保,每月固定繳健保費659元,若子女薪資超過50,600元,換算下來的每月健保費就會超過691元,比自行投保更不划算。
相對的,如果你子女薪資在50,600元以下,健保費就會比父母自行投保划算。

〈迷思3〉無業時免繳健保費?

除非是非自願性失業,例如被資遣或裁員,且領勞保失業給付期間,本人與附加眷屬即可免繳健保費,但以不超過6個月為限。但若是一般性失業或找不到工作期間,還是要以第六類人口身分繳納每月659元的健保費,直到找到工作為止。

〈迷思4〉失業子女能一直依附父母名下投保?

有些年輕人從學校畢業或是男性退役後,暫時找不到工作,短期間內還可以依附在父母名下投保健保,但只要無業期間超過1年以上,就得自己以第六類人口身分向鄉鎮公所投保。

〈迷思5〉海外就醫無法享受健保好處?

如果在海外就醫,結束就醫的那一天起算6個月內,可以向健保局申請健保給付。但民眾要備齊醫療收據正本,若住院則要索取就醫診斷證明書,回國才能申請。健保局則會依照情況核發,但不一定會全額補助。


Read More
Published 10月 0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4大訣竅 選對基金經理人

[文.林雅惠.理財周刊.2007/10/02]


訣竅1:看3個基本條件

華頓投信投資長楊師銘表示,他在選擇基金經理人的時候,一定會考慮3個因素:第一、資歷在3年以上,二、操一檔基金至少2年,三、年度績效排名至少前1/4。

另外,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也表示,以國外的判斷標準來看,評量一個基金經理人的能力,通常要看經理人過去3年以上的操作紀錄,可以看出基金經理人在面臨空頭或多頭市場的時候,如何做決策,以及基金的表現是不是真的禁得起考驗。

訣竅2:觀察5大核心持股

「如果要進一步測試基金經理人的選股功力,可以從5大核心持股的變化來看。」楊師銘說,投信投顧公會每個月都會公布每一檔基金的5大核心持股,投資人可以每個月都把持股變化記錄下來,然後做下列比較:

第一、比較同類型基金:觀察幾檔同類型的基金當中,哪些是重複的、哪些是你所選擇的基金所特別持有的,針對這些具有獨特性的持股,對照目前股價表現,如果有賺,代表選股眼光不錯。

第二、比較買進的時間點:以太陽能產業來看,如果在去年底就開始布局,跟今年5月才開始買進,報酬率就相差快1倍,雖然同樣都有賺,但是會懂得在去年底就先進場的基金經理人,代表眼光很好,選股能力超越同業水準。

訣竅3:衡量α值

還有另外一種可以直接觀察基金經理人功力的指標,就是用來衡量基金主動操作績效的評比指標「α值」,又可稱作「Jensen」指標,主要是代表在扣除大盤系統風險後,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能力可以替基金增加多少報酬,α值越高,就代表經理人的選股能力越出色

訣竅4:參加投信說明會

通常,投信業者會在募新基金或者年中、年底的時候舉辦台股說明會,這個時候就會邀請旗下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出席,投資人一定要參加,不光是聽市場趨勢或盤勢分析,更重要的是,有機會能夠看到這家投信的基金經理人風格,到底是「橫衝直撞型」?還是「溫吞型」?是市場的領導者?還是追隨者?

像華頓中小型基金經理人王政中,為了在台股說明會上給投資人印象深刻的資訊,特別上網去找了兩段影片在說明會上播放,「我希望投資人來說明會,不是只有看投影片、隨便抄抄而已,我希望他們是真的有收穫。」王政中說。

「由小看大」,這樣認真的基金經理人,基金的績效果然很突出,基金的規模也從6億到40億元、淨值從10元一路上漲到最高60多元。


Read More

2007/09/23

Published 9月 23,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多頭操作心態 - 陳進郎看台股逼近萬點的操盤心法 搜尋漲速最快的明日之星

[今週刊] 第552期


陳進郎看台股逼近萬點的操盤心法 搜尋漲速最快的明日之星

本文是股市高手陳進郎的操盤心法,他提醒投資人不要在這個指數一路逼近萬點行情時,模糊了自己的投資焦點,並從總數五十幾個的次類股中,針對線形較好的,逐一從其中成員的走勢圖中,鎖定漲速最快的三種股票,值得投資人參考學習。

隨著指數逼近萬點,別人問我的問題,也從之前的「指數會不會上萬點」,變成了「指數會不會突破一二六八二點」。我總是回答:「你與其關注指數會不會創歷史新高,不如關注哪些股票會創歷史新高;你與其等待手上的股票創新高,不如轉進那些即將創新高的股票。」一二六八二點只是個歷史刻度,能不能突破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賺到錢。

多頭操作心態
捨牛皮股 買進漲速快個股


投機客碰到多頭行情,就像職業球員進入季後賽,如果缺乏飢餓感,那可能是入錯行了。打例行賽講求穩定性和節奏感,打季後賽除了這二項,更需要爆發力,投機客的爆發力就是搶錢的功力。我在股市的季後賽經驗告訴我,此時我必須牢記台灣話所說的「敢的人拿去吃」,用「漲久不如漲快」作為選股的原則,而不是抱著牛皮股等待風水輪流轉,因為該大賺時,少賺就是賠。

在近期指數急漲一千點的前後,除了少數受惠於政策作多的類股,股市的內涵大致上沒有太大改變,差別在於整個市場的心態改變了。在每一次的多頭行情中,我們總是發現,題材和籌碼的因素比本益比的高低重要,各路資金競相追逐最具題材的股票,最會上漲的股票很多都是高本益比但未來有想像空間的公司,就像這一波太陽能產業的「三晶」。

因此,除了基本分析,我們還需要技術分析,加上一些想像力,訓練自己也敢追進別人認為股價不合理但裡頭大有文章的股票。

沒有人可以確定一家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錢,但股價雖沒有「絕對的」價格,卻有「相對的」價格,「相對的」價格來自於以下二種比較的基準。第一種是,人們常把過去一段時間看到的價格或自己的買進成本(賣出價位)視為正常,一旦目前的價位偏離了正常的水準,就會有「貴」或「便宜」的感覺;第二種是,和別的股票相比,某支股票就顯得「貴」或「便宜」。

當明顯的漲勢形成,如果我們用過去的基準而認為目前的價位偏高,那一定不敢追高,而且會輕易結束部位,此時,「有沒有比價空間」才是正確的選股之道。就像農林拉大了資產股的比價空間,伍豐拉大了博弈股的比價空間。我們可能沒買到農林或伍豐這些領頭羊,但可以退而求其次,買進比價上漲的股票。

多頭選股原則
挑三類股票具「漲」相個股


我每天盤後做功課時,除了看最新資訊和手上每支股票的走勢,還看大盤走勢圖、類股走勢圖和次類股走勢圖。我從總數五十幾個的次類股中,針對線形較好的,逐一從其中成員的走勢圖中選股。我鎖定以下三種股票,尋找漲速最快的明日之星。

一、創新高的股票:「創歷史新高」意味上檔沒有套牢籌碼,走勢當然海闊天空。但是,這種股票為數不多,我們還可以從創近期新高的股票中找機會。同樣是剛突破前一波高點的個股,如果其他條件類似,那麼個股目前價位距上檔重量級反壓越遠,和上檔反壓間的累計成交量相對於日均量越小,則漲速可能越快。

對一家面臨前波高點反壓、盤中走勢相對強勁的股票,我習慣在逼近反壓時酌量介入,等突破後的第一時間積極加碼。原則上,越早領先創同期新高,量能沒有擴增太快的個股,漲勢越值得期待。萬一該股該強不強,站不穩前波高點,我也會考慮要不要減碼。

二、盤中最強的股票:我認為投機客最重要的事,就是利用市場的缺乏效率,來提升自己賺錢的效率。市場最缺乏效率的一點就是存在漲跌停板的限制。股價漲停板叫進常表示買盤尚未宣洩完畢,漲勢欲罷不能。我看盤時會例行性地巡視個股漲跌幅排名,尤其關注那些即將漲停的股票。

原則上,我寧可等股價即將突破新高才積極介入,但如果該股挾著漲停的氣勢,逼近前波高點,我會迫不及待地進場,因為往往隔天一開盤,股價就創新高,而且賣盤惜售。萬一該檔股票漲停無法叫進,我會考慮要不要軋平一些,但我通常不會做這麼短。

三、出現即時利多的股票:市場之所以缺乏效率,不只是因為漲跌停板等限制,還包括掌握內幕消息的人士,不能正確預測該消息對股價的影響。他們或許對個別公司的基本面很靈通,卻不知道整個市場的多空態勢,不知道市場將如何看待他們所掌控的題材。因此,剛宣布的消息可能利多出盡,但也可能還具有剩餘價值,這需要經驗來加以判斷。

對於即時利多很吸引人的股票,如果它的線形強勢,而且大盤的重心移向該類股,我常搶著追高。如果它之前已經漲了一段,我會自我安慰「我換掉的股票也已經漲了不少」;如果我要用更高價追進一支不久前才賣掉的股票,我會把它視為不同的股票。這樣才不會因為猶豫,而錯過了上漲列車。

多頭操盤心法
買基本、技術和盤面強股票


我覺得每位投資人,尤其是散戶,都應該依照開盤前做功課的結論,在開盤前把該掛的股票先掛一部分,等開盤後再修正。因為法人進出量大,即使是利多尚未完全反映的個股,他們剛開盤不容易一下子買太多,特別是對那些流動性較低的股票,所以股價經常開平高後走高,在開盤前買進還可以賺差價,這也是利用市場的缺乏效率來賺錢的方式;而且,對於利多強烈的個股,如果開盤前用漲停價敲進,通常都還買得到。

綜合以上三點,投資人最理想的選擇,就是買進出乎預期的利多股、將創新高的股票、即將漲停的股票,也就是買進基本面、技術面和盤面最強的股票。至少,買進的對象也要具備其中一兩項條件。但如果個股走勢強勁,卻沒有基本面做靠山,我們大概也不敢買太多。

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全程看盤,否則等盤後找到符合設定條件的目標,隔天可能買不到或買不下去了;而且,對於持股比率愈高的人,看盤可以讓我們貼著行情走,愈能增加我們的安全感和警覺性,這樣即使手上的飆股漲停打開了,也可以及時應對。

我依資金流向和技術分析決定大盤多空和個股進出時機,除了依大盤的多空決定持股比率,也依整體獲利的升降而增減持股的水位。多頭行情時,我把本金和融資額度用滿後,借由換股操作,讓實現的獲利可以做更大額度的融資。我還習慣在開盤前大量掛進看好的股票,在接近尾盤時減碼弱勢股,搶點差價,順利調整持股。

多頭末期操作建議
頭部確立後反彈 大幅減碼


對於不斷創新高的股票,我不預設立場,抱著「我要看看它們會漲到哪裡」的好奇心,除非能找到更會漲的目標,通常我不會賣掉上漲中的股票;或者直到它們露出疲態時,比如持續出大量,上升角度趨緩、留下長上影線、融資使用率太高等,或進一步跌破短線底部時,我會更積極地換股。我也知道多頭市場終有結束的一天,但不會急著想去抓住指數的頭部,我等頭部確立後的反彈波才大幅減碼

常有人問我:「漲這麼多了,還能追嗎?」我回答:「遲到總比不到好,但在還沒進入情況前,不要買太多;而且,不能抱著一買就要賺的心態,這樣的人不適合做股票。」對剛進場的人,只要保留住來日的購買力,即使碰到大盤全面回檔,可以在回檔中決定是否先買進一些相對抗跌股,然後伺機買進率先突破前波高點的股票。萬一大盤在這裡作頭,賠的錢就當作是繳學費。

投機客的神聖使命,就是借由換股操作,替市場創造流動性,而市場也會給予回饋。尤其是資金不多的投資人,更可以靈活換股,創造驚人的報酬率。剛學習換股操作,我們難免會計較這樣做反而少賺了多少錢,等到越磨越利,隨著很多種股票的來來去去,我們也無從計算換股操作是不是賺得比較多,只知道資金正快速累積中。

在政府作多的今天,應該不至於像中國政府提高證交稅壓抑股市。面對如此波瀾壯闊的大行情,我們應該掌握這樣的機會來訓練身手,邊賺錢,邊學會換股操作,這樣即使有一天市場低迷,我們仍然抓得住某些股票的大行情。


Read More

2007/09/22

Published 9月 2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荷包大作戰 3撇步省健保費

【文/郭莉芳】


林太太最近很傷腦筋,因為民生物價通通喊漲,光靠先生一份薪水養家,實在有些吃力。她聽說連健保費都再漲價,忍不住搖搖頭,心想等老二明年上小學後,自己得趕緊重返職場,以降低經濟壓力。

事實上,健保相關的權益縮水已不是頭一遭,健保局的虧損黑洞年年擴大,只好努力開源或節流,以降低虧損。今年8月1日的健保費調漲,主要是因應7月1日的勞工基本薪資調整(最低月薪從15,840元調漲至17,280元), 健保局搭上順風車,跟著調漲保費,約有1,230萬人受到影響,民眾自付保險費的調漲金額從15元至55元不等。(見下表)

1,230萬人荷包縮水!
——健保8/1調漲,各類人口月增保費







































類別

調整事項

受影響人數

每月增加
健保費

第一類有固定雇主的受薪人員

基本工資調整為17,280元



215萬人

15元

第一類軍公教人員

軍公教全薪投保比率由87.04%調整為90.67%

145萬人

28元

第二類參加職業工會者

最低投保金額由19,200元調整為21,000元

249萬人

44~49元

第三類農漁業工作者

投保金額由19,200元調整為21,000元

309萬人

24~25元

第四類義務役、替代役男
第五類低收入戶

定額保險費由1,078元調整為1,317元


由政府吸收,民眾免負擔

第六類鄉鎮公所投保者
定額保險費由1,007元調整為1,099元
312萬人

55元

每個人繳交健保費的多寡,是依照所投保金額而定,參考的依據便是每月投保薪資。這一次的健保調漲行動,受影響最大的分別是上班族月投保薪資在17,280元以下者、軍公教人員、參加職業工會的人(如計程車司機、農漁業工作者)與第六類人口(如無固定職業工作者)。

漲幅雖不高
低受薪階級影響最大

這些族群除了軍公教人員外,多是經濟能力相對弱勢的族群,因此健保局的做法也讓人質疑,是否讓經濟能力偏低的民眾生活負擔更吃重。

那麼,民眾可因此拒繳健保費嗎?答案是:「不行!」因為健保屬於強制性社會保險,全民皆有繳納的義務,但有3個撇步可降低保費負擔:

〈撇步1〉
依附眷屬掛在夫妻薪資較低一方

對於雙薪家庭來說,夫妻均投保勞保與健保,既然健保費的參考依據是每月投保薪資,投保薪資愈高,換算的健保費就愈高,而加保的眷屬健保費也愈高。因此,眷屬應該是轉移至薪資較低的那一方加保,才能降低全家的健保總繳費用。

依附眷屬4人 應集中加保
——雙薪家庭,3代健保費試算

假設陳爸爸薪資6萬元、陳媽媽薪資4萬元,共同扶養陳爺爺、陳奶奶、陳小弟與陳小妹4人,該怎麼投保最划算呢?因為眷屬第4人起免費,因此全部掛在陳爸爸名下的總繳健保費最省(受限直系血親規定,陳爺爺、陳奶奶無法掛在陳媽媽名下)。但若陳爸爸不需要扶養陳爺爺與陳奶奶,則陳小弟與陳小妹掛在薪資較低的陳媽媽名下,健保費較省。
















情況1:

陳爺爺、陳奶奶、陳小弟、陳小妹
均以眷屬身分掛在陳爸爸名下

總計:

3,320元



情況2:

陳爺爺、陳奶奶以眷屬身分掛在陳爸爸名下
陳小弟、陳小妹以眷屬身分掛在陳媽媽名下

總計:

4,131元

值得提醒的是,薪資高並不一定代表「投保薪資」高,例如業務、專櫃人員等工作,通常是底薪加上獎金,有可能薪資高,但底薪低,因此夫妻雙方可以先搞清楚或向人事單位問清楚自己的「每月投保薪資」,再決定子女與父母等眷屬要加掛在哪一方。

〈撇步2〉
眷屬第4 人起免健保費

如果你屬於上有高堂、下有子女要奉養的夾心族,就可以考慮將父母與子女的健保以眷屬身分全部掛在一個人的名下。

《輕鬆搞懂健保勞保汽機車強制保險》一書的作者黃文平表示,同一人的依附眷屬若超過3人,第4人起就免付健保費。但健保依附眷屬有直系血親的身分限制,公婆或岳父母無法加掛在女婿或是媳婦名下。

〈撇步3〉
出國半年以上可申請停繳健保費

如果出國念書或是就業,一年內的累計時間達半年以上,就可以申請暫時停繳健保費。但相對的,出國期間若因病或意外在國外就醫所衍生出來的費用,回國也不能向健保局申請醫療支出補助;停繳期間若在國內醫療院所就醫,也無法以健保身分就醫。

另外,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健保迷思,釐清似是而非的觀念,或許還有機會幫自己省下一些健保費。

〈迷思1〉子女暑期打工健保費由雇主負擔?

在學的學生若無職業,應是依附有工作的父母,以眷屬身分投保;但若子女於暑假期間打工,有些父母認為雇主應該幫子女投保健保。事實上,打工須超過3個月,雇主才有幫工讀生投保健保的義務;如果只是短期工讀,父母還是要負擔子女的健保費。

〈迷思2〉無業父母加掛子女名下投保最划算?

父母以眷屬身分將健保加掛在子女名下,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對於本身是退休人員、子女月投保薪資超過50,600元,且子女名下眷屬人數低於4人以下者,就不是個聰明的做法了。

因為只要是退休人員,自己就可以用「第六類人口」身分向鄉鎮公所投保,每月固定繳健保費659元,若子女薪資超過50,600元,換算下來的每月健保費就會超過691元,比自行投保更不划算。

相對的,如果你子女薪資在50,600元以下,健保費就會比父母自行投保划算。

〈迷思3〉無業時免繳健保費?

除非是非自願性失業,例如被資遣或裁員,且領勞保失業給付期間,本人與附加眷屬即可免繳健保費,但以不超過6個月為限。但若是一般性失業或找不到工作期間,還是要以第六類人口身分繳納每月659元的健保費,直到找到工作為止。

〈迷思4〉失業子女能一直依附父母名下投保?

有些年輕人從學校畢業或是男性退役後,暫時找不到工作,短期間內還可以依附在父母名下投保健保,但只要無業期間超過1年以上,就得自己以第六類人口身分向鄉鎮公所投保。

〈迷思5〉海外就醫無法享受健保好處?

如果在海外就醫,結束就醫的那一天起算6個月內,可以向健保局申請健保給付。但民眾要備齊醫療收據正本,若住院則要索取就醫診斷證明書,回國才能申請。健保局則會依照情況核發,但不一定會全額補助。

【Smart智富月刊9月號 第109期】



Read More
Published 9月 2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節省保費100招》善用保額增加權保險加量不加價

保額增加選擇權的「時機」,可分為四類:一是結婚,二是生子,三是喪偶,四是投保滿五年或十年的整數年度。


■記者 蔡靜紋
 
 
隨著民生物資飆漲,民眾購買保險,若想節省一點保費,可別忘了善用保險公司提供保戶的「保額增加權」。
      
民眾若投保一張保單幾年後,突然覺得保障額度不夠,有沒有可能在同一張保單上增加保額?答案是「有」,方法是向保險公司詢問使用「保額增加權」的權利。


所謂的「保額增加權」,是指保戶購買保險之後,在不需要其他健康證明的情況下,就可以用原來向保險公司投保的年齡計算增加保額部分的保險費。一般而言,保險商品中以壽險或儲蓄險較可能會有這個功能,而保險公司提供保戶保額增加選擇權的「時機」,可分為四類:一是結婚,二是生子,三是喪偶,四是投保滿五年或十年的整數年度。


因應人生各階段的需求不同,使用「保額增加權」有兩個主要優點,首先是可以節省保費,在物價高漲、薪水不漲的環境下,保戶可以當初投保時的預定利率及投保年齡增加保障額度,在現行預定利率處於低檔時,過去買的保單預定利率愈高,可以節省的保費愈多。其次,可提高保障需求,因身體狀況無法購買新保單取得較高保障、或責任加重需要更多保障時,透過使用增加權,保戶依然可以由原來的保單中提高壽險保障,提高經濟保障。


不過,各家保險公司對於「保額增加權」的規定並不同,有些只要保單有效便可向保險公司申請,有些則規定要投保超過二到五年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規定連續三次不行使即喪失這項權利,若不想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可得向投保的業務員或保險公司客服人員問清楚。


當保戶決定要使用保額增加後,壽險公司會就「增額」的部分,要求保戶補繳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許有人會問:「為何要補繳?」,原因在於壽險公司為提供保戶保障,必須依照法規提撥準備金,因此保戶要求增額,也得再增提準備金。


此外,使用「保額增加權」也有一些限制,例如保額可增加的額度,每次最高為投保金額的20%或25%、申請次數不得超過三次、或增加的保額不得超過最高承保年齡等。



【2007/07/31  星期二  經濟日報/B4版/保險人生】


Read More
Published 9月 2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創甲比較

以25歲男性來說 30萬的保額 只要費用12960
終身公司只收取你12960(當然還有每個月管理費100)
之後每年三十萬限額內投資基金免手續費 轉換提領也四次免手續費且也免稅
這樣的一個終身的投資平台只賣到9/28 因為9/29.30禮拜六日 接下來十一新制實施
我相信會算的人 都算的出來比銀行划算太多太多了
哪個銀行理專敢說他們的基金手續費比創甲便宜?
這樣的一個好商品 倒數不到半個月了 希望有緣人都可以買到一個終身投資平台
                                                                               
假設一年投資240000,而且我都買國外基金(股7債3配置),股票基金手續費3%
;債券基金1.5%,打五折,所以
股票基金手續費是240000*0.03*0.5*0.7 = 2520/年
債券基金手續費是240000*0.015*0.5*0.3 = 540/年
但是每個月管理費100*12 = 1200/年
所以每年可以省2520 + 540 - 1200 = 1860
如果每年投資120000,則可以省1530 - 1200 = 330
如果每年投資60000,則可以省765 - 1200 = -435
                                                                               
但是請大家注意喔,我們講一般情形,如果你是透過銀行的話,每年要收本金0.2%
信託保管費,還有0.5%轉換費用 + 轉換手續費500等額外費用。
不過如果以高投資金額的話,看起來還不錯耶。
                                                                               
而且壽險保障很低,一年繳240000,我猜第三年後連危險保費都不用繳了,
不過,最後投資型保單還有一個共同缺點就是,可以選擇的基金比較少。
                                                                               
最後,我稍微結論:
基本上我的觀念是,以投資為出發點還是以買基金為主,但是假設以每年
240000投入的話,看起來這張保單其實不錯呀。

Read More

2007/09/16

Published 9月 1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26日前申請自用住宅 稅金省4倍

更新日期: 2007/09/15 04:39 記者: 王莫昀/台北報導


地價稅即將於11月1日開徵,房仲業者提醒,今年剛買房子自住的民眾,或是過去不曾申請的屋主,只要符合優惠地價稅條件,務必要在今年9月26日以前向稅捐機關提出申請,如此一來便可省下4倍的稅金。


此外,地價稅以公告地價作為計算依據,而公告地價是每三年調整一次,今年正好遇到調整的年度;依內政部統計,全國公告地價平均調升10%,亦即平均地價稅額也較三年前增加了一成。


信義房屋契約部林明堂協理表示,許多人因為忙於工作或是對稅法不熟悉,沒有提出適用地價稅優惠稅率申請。根據土地稅法規定,適用特別稅率用地的土地所有權人,應在每年地價稅開徵40日前提出申請,由於地價稅於11月1日開徵,換算時間,只要在9月22日前提出申請,即可享有優惠地價稅。


信義房屋企研室主任蘇啟榮強調,由於地價稅一般用地基本稅率為千分之十,且採累進稅率,最高達千分之五十五,而自用住宅用地稅率為千分之二,其間稅額差距甚多。因此,如果申請自用住宅的優惠稅率,將可省下4倍的稅金。


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的條件包括,房屋沒有出租或營業,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90坪,非都市土地未超過210坪,且以建築物所屬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者為限


北區房屋研究員江怡慧說明,自用住宅用地規定並不以一戶為限,例如,所有權人在都會區有三戶房屋,土地面積合計不超過90坪,房屋均由直系親屬設戶籍,則三戶均可以適用優惠稅率,稅額馬上可以明顯降低。


Read More
Published 9月 1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小額投資人的三個必勝機會

住展 (2007-07-05)


文章提供/住展雜誌


矗立在中國上海黃浦江畔,每坪開價超過新台幣一六○萬元的頂級豪宅「湯臣一品」,在上月傳出因『涉嫌虛偽交易、自我炒作』遭上海市房土地資源管理局進行專案調查,對於香港上市公司湯臣集團的股價造成嚴重衝擊,這個事件對台灣的豪宅投資人會有什麼參考價值呢?




許多台灣的投資人常常會問一個問題:到底目前房地產市場景氣為何?為什麼許多中南部的房屋看起來銷售難度愈來愈高,可是台北市的豪宅市場似乎不受影響,其價格反而還不斷攀高?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投資人的重要知識,是不可以不瞭解的,以下即以三個角度提供參考:



必勝機會一》投資前要確定投資對象是商品還是必需品。



在傳統『住者有其屋』的教條式教育下,幾乎每一個台灣人都將『房屋』,尤其是『住宅』,認為是『必需品』,因為是必需品,所以常常將其價格和家庭薪資所得作比較。



根據最新資料,台灣地區去年的房價所得比是九.四三倍,所以許多有心人拿此一資料大作文章,在媒體上『創造』出台灣人要多年不吃不喝才可以買到住宅的新聞,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台灣自有住宅比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六,幾乎是全世界最高的,目前台灣人有多少家庭沒有自有房屋?很少!二年內台灣住宅餘屋量會有多少?極可能又會超過一百萬戶,



這些事實資料要如何解釋?



真正的情況是,在落後地區(如開發中國家),如果房屋數量是不足的(供不應求),房屋就會變成相對稀有的財貨,所以易遭財團壟斷與炒作,價格就會有不正常的抬高,造成大多數人買不起房屋(超過家庭所得)的現象,此時政府才應該介入,一方面要多蓋住宅提高供給(如台灣以前大量興建國民住宅);另一方面要打擊投機(如大陸要宏觀調控,打擊湯臣一品)。



相反地,如果在進步地區(如已開發國家),由於房屋的數量是足夠的,甚至是有多的(供過於求),此時,政府就不應該介入(如前幾年政府已停建國宅,緩辦眷村改建)。



將房屋視為商品



同時,更不宜干預市場,要讓市場透過健全的供需機制達到自然的均衡;讓好的產品反映在其價格上,如此市場上才會不斷地出現更佳、更好的商品,人民與企業的創造力才可以得以無窮的發揮;相對地,讓不好的產品,也反映在其供需機制上,可能再便宜也賣不出去,自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這就是台灣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現況,好的產品(例如好地區的豪宅),可能一坪超過一百萬元,還是十分搶手,但不好的產品(例如不好地區的販厝),可能蚊子養十年也無人問津,這就是房屋已從『必需品』昇華成了『商品』的現象,這是世界各國都希望追求而不一定能達到的商品市場經濟環境,台灣已經幸運地達到了,可是許多官員與學者卻還受到傳統教條式觀念的束縛,硬將房屋視為『必需品』而非『商品』,動輒要加以管制與打擊,這是極為可惜的事。



由市場決定名牌



近一、二年,外資拚命的以大量金額購買台灣的飯店、醫院、辦公大樓、住宅大樓、商場、遊樂場…等,是什麼原因?他們稱這些不動產叫做『商用不動產』。



換句話說,他們是將這些不動產視為『商品』,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供需所決定,而不是成本,或是購買者的能力。



賓士汽車、LV皮包、勞力士手錶,甚至醫院、辦公大樓的售價,為什麼沒有人拿其價格和每戶所得來比較呢?



因為它們是『商品』,商品的價格由市場決定,企業因此才願意充分創造具有附加價值的好商品。



世界上那一個國家能擁有最多有能力創造最大商品價值的企業,那個國家就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國家,也會是最富有的國家。



如果台灣一方面希望要有國際競爭力,想要人民富裕,一方面卻又將不動產還視為『必需品』加以打擊與管制,而不是『商品』去賺取國際化之利益,就是極不智的行為!大家試想,如果台灣的房地產價格都超過了每坪二百萬元,而且外資還爭相搶購,台灣國民的生活水準會提高還是降低呢?



台灣經過近五十年的努力,房地產已經達到了『供過於求』的環境,此時正是最佳的『商品化』時機,聰明的投資人一定要善於把握這種環境,必能投資獲利。



《必勝機會二》投資前要確定投資對象是否是主題建築。



有些投資人可能會問,如果是『供過於求』的市場,投資怎麼可能獲利呢?



這個問題也很好,可由二方面觀察:一般人投資獲利有二種機會,一種是投資對象是稀有的。 例如,名畫、鑽石、古董、土地,投資這些稀有標的可以賺錢!



台灣過去幾十年間的土地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有許多投資人賺到錢,但是這種機會通常都不長久!



以土地而言,現在山坡地逐漸不能開發、工業土地荒廢、農地亦不斷開放,未來台灣的土地勢必會供過於求,如果還存著『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必然會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另一種可以長期賺錢的方式,是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下,尋找或是創造『相對稀少』的產品。



產品定位要精準



以房地產市場而言,必然會受到景氣循環的影響,通常外行的土地開發商,只會供應『 與眾不同的與眾相同』產品,他們會花許多時間在外觀、建材、設備…等的包裝上,看起來每幢房屋都不相同,但由於缺少對使用者需求的真正掌握,所以都無法逃脫還是個房屋(與眾相同)的下場,所以也就還必需面對和別人價格競爭的結果。



例如上海黃浦江邊的「湯臣一品」,最好的地點、最好的建材、最好的設備、最好的造勢行銷手法,但創造不了價格,仍然無法售出(三年只售出一戶)。



又如台北一○一大樓,世界最高的建築、最高的造價、最多的宣傳,但因定位錯誤,每一坪辦公室的租金,還比不上四周的低矮辦公室,而且還租得很辛苦。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開發者未能掌握到市場定位的精髓,要創造內涵上的『與眾不同』,而不是外觀上的『與眾不同』,如果僅是外觀上的與眾不同,還是避免不了要和別人價格競爭。



主題建築有市場(藍海策略)



北歐國家的商品,如Nokia手機、IKEA傢俱、Philip刮鬍刀、外觀上和競爭者似乎並無大的不同,但在滿足客戶需求上,它們創造了不同,在『靈魂』上創造了不同,形式的相不相同已不重要。



日本的建築也是如此,外觀差異都不太大,可是裡面的設計卻大不相同,所以其房屋價格比台灣亦高出甚多,因此,所謂的『與眾相同的與眾不同』是在供過於求市場中的必勝武器。



而落在建築物上,就是『主題建築』!任何一幢建築,你想賣什麼?一幢住宅如果只賣『居住』,就避免不了價格競爭;一個店面如果只賣『商品』,也會失敗;一幢辦公大樓如果只賣『辦公室』,也會失敗;一間醫院如果只賣『治病』,也會失敗,那麼要賣什麼呢?



美國的迪斯奈(Disneyland)樂園,建築物與遊樂設施都很好看,但它賣什麼?它賣『快樂』!所以不受景氣影響,其票價、商品權利金亦不受市場競爭影響。



台北的薇閣精品旅館(Love motel)外觀建築物平平,房屋也矮,但為什麼生意能夠歷久不衰,它賣什麼?它賣『隱私』!



買名牌也可保值



同樣的豪宅,有人一下賣光,價格又好,可是也有的豪宅賣了七、八年,價格也賣不高,為什麼呢?



外行人看來一頭霧水,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尊貴』與『炫耀』,已不是豪宅『與眾不同』的項目,它還要賣些什麼?有的豪宅賣『絕對隱私』,有得賣『絕對安心』,有得賣『絕對安全』!只要讓消費者接受這些『軟體』(與眾不同),價格就不是問題。 許多投資人分不清楚這些差異,以為台北的豪宅一定可以投資,一定會有增值性,但是被套牢的卻大有人在。



相對地,有的豪宅成屋之後還漲了三、四成的亦大有人在,這種主題(靈魂)清楚的建築物才是可以投資的標的。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投資人如果不懂得看『門道』就要去相信品牌,過去那一家公司蓋出的產品增值性高?例如LV皮包和別種品牌的皮包到底有什麼差異呢?LV賣的是『身份』,而不是『皮』或是『包』,如果塑造成功,它就可以不受價格競爭。



所以為什麼世界上許多投資人如果無法判斷就乾脆買品牌,因為有品牌的商品,通常代表其塑造主題建築的能力已被肯定。



《必勝機會三》投資時即應選擇已可確定獲利的標的。



隨著房地產廣告的密集轟炸,常有投資人問我,將台北市內二、三十坪的舊房屋出售,而到郊區去買四、五十坪的居住品質良好的房屋,不但居住空間變大,而且手邊還可有些餘錢,是不是最好的投資策略?



提出這種問題的人就是對投資觀念極不清楚的人,這種投資策略必定失敗,為什麼呢?原因有三:



一、關於『賣掉台北市二、三十坪的房屋』:投資人必須瞭解,投資就是為了獲利,而獲利就是必須購買增值潛力最高地區的房屋。如果這個觀念清楚了,那麼台北市內與外縣市的房屋相比,那一種會比較有增值的潛力呢?將增值潛力高地點的房屋去換增值潛力低地點的房屋,符合投資原理嗎?








在投資購買任何一間房屋時都要判斷有沒有接手的人?以及接手的人多不多?

 

二、關於『購買外縣市五十坪的房屋』:投資人必須瞭解,投資的獲利機會是必須要有人接手。因此,在投資購買任何一間房屋時都要判斷有沒有接手的人?以及接手的人多不多?



三、關於『購買居住品質好的房屋』:每一個人都希望選擇一個居住品質良好或是離工作地點近的房屋,這是人性,無可討論。



可是問題的重點是為什麼要用『買的』呢?人們喜歡去渡假村、去溫泉旅館、去遊樂園玩,甚至喜歡去看電影,但為什麼很少人去買渡假村、買溫泉旅館、買遊樂園或是買電影院呢?



喜歡只要能夠『使用』即可,為何要『擁有』呢?如果喜歡居住在外縣市,除非租不到房屋,為什麼要用買的呢?一個地區的房價如果不高,租金必然也不會高,只要以低的租金即可租到居住品質良好或是和工作地點近的房屋,才是符合投資原理的作法。



根據以上三點分析,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案,應該是將台北市內二、三十坪的房屋出租(租金必然較高),然後到外縣市租一幢四、五十坪的好品質住宅(租金必然便宜),如此一來不但手邊每月會有租金剩餘,還可以安心等待(台北市)房屋增值,這才是符合投資原理的行為。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投資人並不真正瞭解房地產投資的知識,總喜歡跟著感覺走,導致常被套牢。



大家不妨回想當初三芝北海岸邊許多包裝成『第二住宅』的景觀良好個案,曾經賣到二十多萬元一坪,但在不景氣時,連五萬元一坪都賣不出去的慘痛經驗,不能不警惕!



投資金額分大小



對房地產投資而言,以投資金額大約分為兩類:一類是大金額投資,一類是小金額投資。



大金額投資,例如興建一個樂園、一間旅館、一個出租住宅社區,這類的投資,其投資金額大,回收時間長,但投資報酬大,只要不是投資在地區極差的地點,基本上,風險都不高。 這類需要長時間的投資方式,並不適合小額資金的投資人。通常是以財團或專業的開發公司較屬此類。



另一類是小金額的投資,最常見的是投資人買賣一、二間店面,或是幾戶公寓,或是一、二間辦公室,希望能夠買到後,透過增值,而賺些投資利益。



作個理性投資人



這種行為不但投資獲利都不會太高,相對地,其風險性卻極高,因為不論是其交通環境、管理品質、市場景氣、租客水準等情況如果變化,都會造成投資風險的增加。



對於這種投資風險高的標的,一定要在投資時即已可確定獲利時才可下手,否則就不是一個理性的投資人。



因此,正確的投資方式應該是,大金額的房地產投資者,以充沛的資金,進行主題性建築的開發,因其資本較多,故可以在低風險下追逐最高的投資報酬率。



而小金額的房地產投資人,就應該去參與其分享計畫(如果有的話),或是購買該公司股票,或是購買個案的基金(如Reits),如此方可以較低的風險與成本,獲得較高的報酬率,而台灣有獲利能力的主題建築才會有機會不斷的出現與升級,而兩種投資人也才可以都穩定獲利。



房地產投資是一個報酬率高與風險性低的最佳投資標的,而且台灣又是經過四、五十年的耕耘,各種房地產商品都已經達到供過於求的情況,對投資環境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獲利機會。



應加強投資知識



目前,投資人所欠缺的就是對於房地產投資知識的增強,因為大多數的、傳統的、市場的與媒體所報導的,多是已經過時或是不正確的投資觀念,投資人如果自己無法深入瞭解,必然無法避免投資失敗的結果。



而如果沒有時間瞭解,就必須選擇好的品牌,參與其投資計畫,否則辛苦賺來的錢,可能就在『保值』的傳統觀念下,導致投資失敗,就非常可惜了。

Read More
Published 9月 1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不迷戀經驗的必勝投資法


住展 (2007-08-13)

文章提供/住展雜誌

所謂「謀時不如乘勢」,在許多人還在討論市場景氣還能持續多久?或是現在房屋價格是否已到頂點?此時,要如何確保投資必勝?答案是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對市場趨勢的掌握,而非投資時點的選擇




對房地產市場環境而言,過去三十年最主要的變化有二種:一、房屋市場由「供不應求」,變成了「供過於求」,不論何種型態的房屋(甚至土地),都是如此。
二、融資環境由「國家銀行」變成了「財團銀行」,不論是本國銀行或是外國銀行,多已逐漸成為私有化與財團化了。在這兩大環境變化下,一向以高財務槓桿賺取投資利潤的房地產投資者要如何因應?
如果仍堅持著過去的成功獲利模式,是否仍然有效?會不會給自己帶來投資風險? 以下四個對趨勢變化的說明,希望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趨勢一】:要靠投資單戶房屋獲利機會愈來愈小





供不應求的房屋市場中,如果投資人仍想靠著買入房屋,經過一段時間漲價後再售出的賺錢方式,其成功機會已經逐漸減少。
因為不論對任何商品而言,當其供給量已經大於需求量時,勢必會面臨二種情況:一是價格不易大幅攀昇;二是銷售成本(包括時間)會大幅增加,在這兩種情況的影響下,想靠買入-賣出以賺取投資利益的機會自然愈來愈小。





二種不利的因素





就和全世界大部分商品都已經有供過於求的情況相彷彿,台灣的房地產也已經面臨到此一情況。
更嚴重的是,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還有另外二種一直存在的特有不利因素:一個是交易成本極高(房地產買賣要支付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個人營利所得稅、印花稅…)。 這些高額的交易成本,在房價狂飆之時不覺得,但當微利時代來臨時,就成為極高的負擔了。 另一個不利因素就是受到「破屋理論」的影響,在台灣每一幢建築物的水準是由該大樓中最差的(而不是最佳的)一戶房屋所決定
因此,除非例外,每一幢建築物在交屋後,品質水準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降低,只有降低速度的快慢差異而已。
此種種不利因素遂導致投資人面臨一方面市場大勢續漲已經困難。
同時,另一方面社區品質又逐漸下跌,投資這樣的房屋要如何能夠賺到利潤呢?





預售屋房價較高





許多國內外的投資者常常納悶,為什麼台北市同一地區內的預售屋價格會比中古屋高出四、五成以上?其主要原因亦在此,一方面是「破屋理論」,—成屋價值愈來愈低;另一方面則是,「劣幣驅逐良幣」,有能力的人通常都是第一個搬出社區的人,因為他們最有能力購買新屋或預售屋。
因此,就造成購買預售屋的人是最有能力的購屋者,預售屋的價格因此才會不斷上漲;同時,這些能力最強的購屋者又是劣幣驅逐良幣的主要受害者,導致他們追求一個更高品質社區的願望是最為強烈的(因為他們對現在所住社區愈來愈不滿意);因為他們是最有能力的購屋者,所以當預售屋勾劃出一個美麗的未來,再加上高品質的建材與設備時,自然容易打動他們的心。
同時,由於預售屋的數量是相對稀少的,所以產生了一種供不應求的情況,其價格自然容易相對攀高





中古屋供過於求





相對地,中古屋不但品質上受到「破屋理論」,成屋價值愈來愈低的影響;再加上市場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其價格自然欲振乏力。兩者價格的差異自然也就愈來愈大。
綜合言之,一方面,「預售屋」供不應求;另一方面,「中古屋」供過於求,兩種房屋不但是兩種市場,連購屋者都是不同的人,其價格自然是分別決定。
許多外行人分析房地產時,常常無法真正瞭解其原因,還常常以為某一地區的預售屋價格如果高出中古屋三成以上,代表中古屋必然會漲,於是乎鼓勵投資者購買當地的中古屋,結果常導致許多投資者的套牢
「貴有貴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原因。」如果無法真正瞭解預售屋與中古屋價格差異的原因,盲目類比,風險自然高。





隨便投資風險高





就如同股票市場亦是如此,在某些「類股」中,有些公司股價高於其他公司甚多,根據比價效應,去買低價的公司,應該可以獲利更高;但實際情況常常是買高價的還可獲利,買低價的反常遭套牢。
這和預售屋與中古屋價差的道理是相同的,不會分辨市場的差異,就不應隨便投資,否則投資風險自然會愈來愈高。





【趨勢二】:要靠短時間投資房屋獲利的機會愈來愈小











投資房市要先了解當地租金水準,來確保未來報酬率。

 

許多房地產的投資人常有一個夢想,如果能在短時間裡,透過買賣賺取差價,即使價差有限,報酬率也會很高。同時,如果能再有財務槓桿的幫助(如透過高比例的銀行貸款),其投資報酬率自然更加可觀。
但在一個供過於求的環境中,這種投資想法,其風險正逐漸增加,以購買中古屋(成屋)為例,因為一方面價格不易有大的增幅,另一方面銀行不但已經逐步緊縮銀根,同時還在不斷地調高利率,這些都已經對於長期持有的投資者不利
但更可怕的是,能夠讓投資者「氣長」的主要工具—租金收入,卻已經因供過於求的環境變化,而逐漸產生問題
許多人在觀察亞洲的不動產時,常提出為什麼整個亞洲地區的房地產價格都大幅增加,卻只有台灣的不大漲呢?其主要原因其實在於「租金」水準。
台灣的人口逐漸減少,商業活動趨緩,房屋的供給量卻不斷增加,這種情況對於租金的影響最大,許多房地產的空置率逐漸增加,租金自然不易提高。
以內湖工業區為例,房價已炒到每坪四十萬元以上,其租金價格卻跌破每坪一千元,平均投資報酬率在百分之三以下,所以原先看好的外資自然紛紛反手求售,其房屋價格如何維持?
以觀光飯店而言,國外五星級旅館的房租定價,每日超過二、三萬元台幣者幾為平常;可是國內的同級旅館,在假日房租七、八千元還要促銷;兩相比較,價格如何攀高?





高租金保值房屋





房地產投資除了「時間」之外,沒有風險!而租金收入是克服時間風險的唯一法寶,但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大環境已處於一種供過於求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希望在短時間內只靠買賣獲利的機會已愈來愈小。如果還希望透過高額的銀行貸款,以追求更大投資報酬率(如私募基金的作法),則不啻自殺。
因為,過去三十年來,台灣房地產投資環境的二個最大的變化,一是房地產市場已由「供不應求」變化成「供過於求」;另一個則是融資環境已由「國家銀行」變化成「財團銀行」。
當銀行變成財團銀行時,它會以企業利益的角度來決定貸款對象、條件與緊縮與否,當它為了保障自身利益時,任何緊縮行為都變成合理(如日前某家銀行逕行調高小坪數套房貸款利率為五%)。投資者已成魚肉,在目前銀行緊縮銀根的動作已愈趨明顯的情況下,如果還想倚賴高財務槓桿以賺取高報酬率,風險自然更大。





【趨勢三】:要靠小金額投資獲利機會愈來愈小





當一個社會中的房屋已處於供過於求的環境時,就代表了小金額的投資者要從買賣房地產中賺取投資利益的風險已大幅提高,要用以往買低賣高獲利模式的成功機會就會減少,其原因如下:





一、差異化的成本較高:由於市場供過於求,因此並不是每一幢建築都可以輕易的出售或出租,即使勉強售出或租出,其價錢也都不會太好,因此不但不易獲利,反易套牢。
如果希望能賣出或租出好價錢,就必須創造「與眾不同」(差異化),而與眾不同,就必須投資較大的金額才有可能,小金額的投資是不容易在房地產市場中成功塑造差異化的。





二、等待時間的不確定性:由於市場供過於求,因此,在市場上希望售出或租出房地產的時間必然會拉長,投資人如果希望買入後馬上售出即可獲利的可能性將逐漸減少。
因此,必須有足夠的財力去對抗時間風險。而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裡,通常這種等待時機所花費的時間成本(ripen cost),將會愈來愈大,且愈來愈不可捉摸。
因此,小金額的投資是不容易支撐這種不能確定投資回收時間的不確定性風險。





三、經營成本的增加:由於市場供過於求,必然會造成買方市場,買方在議價時可以有較大的優勢,如果要破除這種優勢,就必須先將商品經營成功,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收益型不動產」(income property),即目前流行的所謂「商用不動產」(應該是商業不動產),可是因為市場是供過於求,所以如果想經營成功也必須面對許多競爭。
因此,必須擁有較大的投資金額,才能組成優秀的經營團隊,也才能成功創造經營的差異化,而這些都必須倚賴較大的投資金額。
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裡,小金額的投資者已沒有機會!就像大陸市場,全世界每個企業都知道其市場潛力極大,但能夠進入並能勝出者,一定是糧草充足的「一軍」團隊。以往台灣的中小企業,以游擊戰術想打出一片天的機會已微乎其微(所以目前紛紛敗回台灣)。





換句話說,當一個市場已趨成熟後,就是真刀真槍正規軍作戰的戰場,沒有足夠的糧草與團隊(兵強馬壯),必然會被淘汰。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必然還會有愈來愈多的台商會鎩羽而歸,此非作戰不力,乃環境變化下之必然。
不但大陸如此,台灣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逐漸趨於成熟),個體戶與小金額投資人的生存空間已被壓縮,必須快速向大軍團靠攏才有機會。





【趨勢四】:要向大軍團靠攏才有獲利機會











小額投資人如無法瞭解環境的變化,將提升投資風險。

 

在供過於求的環境裡,大軍團為什麼可以創造出大利益呢?大約可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大軍團要創造差異化比較容易。因為大多數的差異化都是由錢堆出來的,例如美國賭城(Las Vegas)、中東的杜拜、澳門的賭場,甚至日本的新幹線與台灣的高鐵甚至台北一○一大樓,無一不是用錢堆出來的,缺乏糧草是不容易創造差異化的,而沒有差異化就幾乎沒有競爭機會。當然就不易賺得投資利益。





二、大軍團要建立品牌比較容易。在供過於求的環境中,品牌的價值將會愈來愈重要。 以往的一案公司,和還能有賺錢機會的投資個體戶,在市場上將愈來愈不被消費者認同,當然會遭到淘汰。
而大軍團不但可以有較多的廣告、較長期的售後服務、與較多相關利益的機會(例如股票掛牌、股價上升),這些都會讓消費者安心,並取得支持。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環境中,沒有品牌的企業,將愈來愈難有競爭力,自然不易獲利。





加入軍團享獲利





三、大軍團要建立團隊比較容易。大軍團的企業,由於糧草充足,自然可以提供較佳的福利環境、升遷機會、教育課程,甚至好的薪資水準。所謂「倉廩足知禮儀,衣食足知榮辱。」在一個良好工作環境下,才能吸引到好的人才,人才也才會珍惜環境,戮力發展,其競爭力自然較強。
因為大軍團有如此強的競爭優勢,因此,小金額的投資人當然應該向其靠攏,才會有獲利機會。這些靠攏的方式甚多,例如參與成為股東(如:買其股票,買其基金或Reits)、參與個案(如:插花合夥,或參與其分享專案、或合建分售)、委託經營(如:參與其包租、包管甚至包售的計畫),這些行為都是可以向大軍團隊靠攏,共創利潤的方式。
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裡,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逐漸過去,未來是大軍團與大軍團作戰的時代,就像古代春秋戰國時代,各個小國必須向大國靠攏才有生存空間,所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是大軍團的代表。





存僥倖將被淘汰





回到今日,不論在中國大陸或台灣,都已經到了大軍團作戰的時代,各個企業都在透過不斷的併購、合併,與聯盟等型態,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市場占有率,以增加利潤機會,並降低投資風險。
如果小金額投資人還無法瞭解環境的變化,仍存僥倖之心,迷戀於過去的成功經驗,終將被時間所淘汰,嚐到投資失敗或慘被套牢的苦果。祝大家投資順利!
(本文作者為:股票上市公司基泰建設總經理馮先勉博士)

Read More
Published 9月 16, 2007 by with 0 comment

看屋策略四—有些『名詞』,你一定要知道


尖端出版 (2007-03-20)

文章摘録自張伯彥《買到夢想家》


地坪與建坪

地坪是指土地的坪數,通常就是地面涵蓋的面積建坪是指建築物建構起來的面積。簡單的說,某塊土地面積50坪,地坪就是50坪,而該地有棟四層樓的建築物,每層樓面積都是30坪,則建坪為30x4 =120坪。

土地權狀、建築執照與使用執照

一棟建築物從準備蓋到可以進住,至少需要拿到一張土地權狀以及兩張執照,一張是建築執照,一張為使用執照

「土地權狀」為土地所有人之證明文件。

「建築執照」為政府批准建商或建築師可延請營造商進行建築物實體的起造。

「使用執照」為建築物主體建構完成,完成水、電、瓦斯,以及消防相關設施,經過政府單位查驗核可之後,批准使用該建築物。

建蔽率與容積率

常常可以聽到某某建案建蔽率多少,到底建蔽率是什麼呢?

其實,建蔽率指的是建物相對於地面的投影面積比。舉例說明,若一塊土地的面積為20公尺×9公尺,而建築物投影面積為15公尺×6公尺,則該建物之建蔽率為50%。

容積率是指可允許之建物總建坪數相對於土地面積之比例

建蔽率與容積率都是縣市政府都市計劃相關單位規範的,對於想要自己買地蓋房子的人可以注意這些規定。

實坪與虛坪

有99%的狀況,你聽到的坪數數字都是虛坪,即包含了非室內可使用的面積。可能的情形有下列幾種,讀者可以特別注意:

雨遮

其投影面積常計算在附屬建物內,在權狀上也有登記,這些坪數照價出售。

公設

一般分為小公與大公,小公通常為該棟建築物的梯間,大公則指中庭、地下室等空間。這些都會以公設比例的方式估算在權狀中,也是照價出售。

樓高、淨高、樑、樑下淨高

買房子的時候,除了注意坪數面積之外,也要注意高度,這樣生活的空間才夠大。

樓高是指樓地板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法律規定一樓樓高上限為4.2公尺,其他樓層樓高則為3.6公尺。

因為樓地板的厚度約20公分左右,若地板需施作大理石或者拋光石英磚時,要再扣8~10公分,於是3.6公尺樓高的住家,屋裡最後的淨高將只剩下3.3公尺左右;3.2公尺的樓高,最後淨高也只剩下2.9公尺。

由於樓地板需要樑支撐,所以,樑下淨高一定會更小。

樑的深度一般稱為樑深,大小為45~50公分,突出天花板的距離為30公分左右,主要的樑會更粗,約在65~70公分左右,突出天花板的距離為50公分左右,若以3.2公尺樓高來看,家裡淨高最低處會只剩下2.4公尺左右(=2.9淨高–0.5突出距離)。

夾層

很多人買房子都想買挑高、可以作夾層的夾層屋,不過樓高是個很大的現實問題。法律規定挑空最高之樓高限制為6公尺,且挑空的面積不得超過總建坪的10%

市面上很多標榜著樓高4.2公尺的夾層屋設計,到底4.2公尺挑高有多高?其實你可以算一下,4.2公尺樓高,減去樓板厚度20公分、樓地板10公分、夾層地板厚度20公分,只剩下3.7公尺。我們將之直接除以二,得到1.85公尺,換句話說,一樓1.85公尺淨高,二樓也是1.85公尺淨高,這樣的生活高度其實有點低矮

讀者在看房子的時候,需要更注意這些小細節,以免被銷售人員連哄帶拐的買下房子,將來後悔莫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