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費者把購買投資型保單當做短線炒作,但是投資型保單手續費支出共有三大塊,如果買投資型保單時間不夠久,除非這張保單短期內能大賺,否則短線進出,投資人的獲利可能還不夠付手續費。
買投資型保單,第一個費用是契約附加費用,壽險公司主要拿這筆金額去支付業務人員、銀行各通路佣金,還有因應印製保單成本。
附加費用又分成兩塊;第一是針對「計畫保費」(或稱目標保費)收取的費用率,第二是「逾計畫保費」的費用。
第一年 繳款多成手續費
宏利人壽副總經理鄭祥琨解釋,計畫保費,是投資型保單最基本的一塊,也就是投資人準備投資的金額,對保戶來說,投資金額當然是愈多愈好。
但是,不少壽險公司在過去會將投資型保單第一年所繳的計畫保費,百分之百或90%以上拿來做「費用」,例如年繳計畫保費10萬元,10萬元全部做費用,保戶過了一年,發現自己的投資帳戶價值等於零,大為不滿,造成投資型保單開賣後,客訴糾紛一堆。
為避免投資人錯失投資良機。金管會今年9月起規定,投資型保單計畫保費的「費用率」,第一年收取上限不得超過60%,全部總和不得超過150%。
市場所銷售的投資型保單,曾有計畫保費「總費用率」高達保費的200%,保戶等於要負擔過高的費用成本,從今年9月起不能再推出。
新光人壽舉例,林先生買一張投資型保單保額100萬元,年繳計畫保費3.6萬元,第一年費用率不得超過60%,也就是3.6萬元中,最多只有2.16萬元(3.6萬X60%)會拿來做為費用;而全部計畫保費支出不得超過150%,林先生這張投資型保單,所要繳的計畫保費總上限為5.4萬元(3.6萬X150%)。
至於「逾計畫保費」費用,鄭祥琨表示,這是指投資人想加碼投資時的收費,因為投資型保單繳費,有不定額特色,投資人可能領了一筆年終獎金後想加碼投資。
按金管會規定,「逾計畫保費」費用一次收費不得超過5%,例如拿5萬元加碼,費用率5%,逾計畫保費費用就是2,500元。
管銷費用 每個月都要付
投資型保單費用結構第二塊是保單生效後的管銷費用,即壽險公司幫投資人管理保單所需費用,是每個月都收,有公司收固定金額,大概一次收80-200元,也有公司收一定比率,目前收費標準,從保單價值的千分之3到萬分之8都有。
危險保費 壽險保單才收
第三大塊保單費用,就是危險保費,鄭祥琨說,這只有在買投資型壽險保單時才會收,收費標準看投保人年齡、性別、保額來決定。
鄭祥琨說,買投資型年金保單,壽險公司在被保險人死亡時,不用付保險金,等於不用負擔被保險人的死亡成本,因此,投資型年金保單沒有第三大塊費用支出。
雖然金管會已經要求壽險業壓低計畫保費首年和總和的收費上限,但對投資人來說,買投資型保單後,短期內就解約還是不划算。
還是以林先生的例子來試算,買100萬元保額的投資型壽險保單,第一年計畫保費3.6萬元,計畫保費首年費用率60%,這部分費用就是2.16萬元,第二塊、每月管理費收120元,一年就是1,440元,第三塊是危險保費,假設這部分年繳是3萬元。
首年賺3倍 成本才打平
林先生光這三大塊費用就是5.3萬元(2.16萬+1,400+3萬),但第一年的投資金額僅1.44萬元(3.6萬-2.16萬),換句話說,林先生的投資型保單,在第一年報酬要有3.68倍以上,才能抵銷所有費用,目前投資市場低迷,10%的年報酬率都不可預期,更何況是3倍獲利。
因此,建議消費者,買投資型保單後,最好不要在1、2年或幾個月內就解約,還是長期投資,持有個10年、20年,不但可攤平管銷費用,說不定獲利也有機會超過預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