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8

Published 12月 2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0%前置費未必省 後收可能付更多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2007-12-25 04:20

投資型保單一開始各項手續費率太高,讓人詬病,市場上因而出現多張標榜「零前置費用」的投資型保單,其實這種前期0%手續費保單,類似在市場多時的「B股基金」,進場投資時雖不收費,但在一定年限中出場還是要收費。


目前市場至少有7家壽險公司,推出「0%前置費用」投資型保單,而且全部都是外商公司,包括安聯、保誠、南山、中泰、宏利、法國巴黎及康健人壽等。


宏利人壽副總經理鄭祥琨說,0%前置費用,等於客戶一開始投資,全部資金都放入市場投資,對客戶的確有利;但壽險公司還是有費用成本要因應,所以,零前置費用的投資型保單只是改為後收費用,即客戶提前解約出場時要被收費。


鄭祥琨解釋,壽險公司要因應成本,多規定客戶在6年內解約都要被收取一筆解約費用,而且在第1年解約時收費最高,例如一口氣要收到計畫保費的25%,繳費5萬元,就要收1.25萬元,而在第4年時解約,可能解約費用還有10%左右,但滿7年後解約,就不收費。這種做法,也是鼓勵投資人拉長投資年限。


此外,後收型保單,跟一般投資型保單一樣,每個月還是有行政管理費支出,也是收固定金額,或保單價值的千分之3到萬分之8,如果買的是投資型壽險保單,照樣要交危險保費。


買這種「前置0%、費用後收」的保單,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在保戶每個月都要繳的行政管理費用」部分,如果保險公司是採保單帳戶價值的「趴數」收取,若投資績效長年不錯,代表保單的帳戶價值會愈滾愈大,此時保戶按趴數繳交的每月管理費用無形中也會越來越高。



Read More
Published 12月 2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投資型保單炒短線 沒賺頭

 聯合新聞網 ╱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2007-12-25 04:17

不少消費者把購買投資型保單當做短線炒作,但是投資型保單手續費支出共有三大塊,如果買投資型保單時間不夠久,除非這張保單短期內能大賺,否則短線進出,投資人的獲利可能還不夠付手續費。


買投資型保單,第一個費用是契約附加費用,壽險公司主要拿這筆金額去支付業務人員、銀行各通路佣金,還有因應印製保單成本。


附加費用又分成兩塊;第一是針對「計畫保費」(或稱目標保費)收取的費用率,第二是「逾計畫保費」的費用。


第一年 繳款多成手續費


宏利人壽副總經理鄭祥琨解釋,計畫保費,是投資型保單最基本的一塊,也就是投資人準備投資的金額,對保戶來說,投資金額當然是愈多愈好。


但是,不少壽險公司在過去會將投資型保單第一年所繳的計畫保費,百分之百或90%以上拿來做「費用」,例如年繳計畫保費10萬元,10萬元全部做費用,保戶過了一年,發現自己的投資帳戶價值等於零,大為不滿,造成投資型保單開賣後,客訴糾紛一堆。


為避免投資人錯失投資良機。金管會今年9月起規定,投資型保單計畫保費的「費用率」,第一年收取上限不得超過60%,全部總和不得超過150%。


市場所銷售的投資型保單,曾有計畫保費「總費用率」高達保費的200%,保戶等於要負擔過高的費用成本,從今年9月起不能再推出。


新光人壽舉例,林先生買一張投資型保單保額100萬元,年繳計畫保費3.6萬元,第一年費用率不得超過60%,也就是3.6萬元中,最多只有2.16萬元(3.6萬X60%)會拿來做為費用;而全部計畫保費支出不得超過150%,林先生這張投資型保單,所要繳的計畫保費總上限為5.4萬元(3.6萬X150%)。


至於「逾計畫保費」費用,鄭祥琨表示,這是指投資人想加碼投資時的收費,因為投資型保單繳費,有不定額特色,投資人可能領了一筆年終獎金後想加碼投資。


按金管會規定,「逾計畫保費」費用一次收費不得超過5%,例如拿5萬元加碼,費用率5%,逾計畫保費費用就是2,500元。


管銷費用 每個月都要付


投資型保單費用結構第二塊是保單生效後的管銷費用,即壽險公司幫投資人管理保單所需費用,是每個月都收,有公司收固定金額,大概一次收80-200元,也有公司收一定比率,目前收費標準,從保單價值的千分之3到萬分之8都有。


危險保費 壽險保單才收


第三大塊保單費用,就是危險保費,鄭祥琨說,這只有在買投資型壽險保單時才會收,收費標準看投保人年齡、性別、保額來決定。


鄭祥琨說,買投資型年金保單,壽險公司在被保險人死亡時,不用付保險金,等於不用負擔被保險人的死亡成本,因此,投資型年金保單沒有第三大塊費用支出。


雖然金管會已經要求壽險業壓低計畫保費首年和總和的收費上限,但對投資人來說,買投資型保單後,短期內就解約還是不划算。


還是以林先生的例子來試算,買100萬元保額的投資型壽險保單,第一年計畫保費3.6萬元,計畫保費首年費用率60%,這部分費用就是2.16萬元,第二塊、每月管理費收120元,一年就是1,440元,第三塊是危險保費,假設這部分年繳是3萬元。


首年賺3倍 成本才打平


林先生光這三大塊費用就是5.3萬元(2.16萬+1,400+3萬),但第一年的投資金額僅1.44萬元(3.6萬-2.16萬),換句話說,林先生的投資型保單,在第一年報酬要有3.68倍以上,才能抵銷所有費用,目前投資市場低迷,10%的年報酬率都不可預期,更何況是3倍獲利。


因此,建議消費者,買投資型保單後,最好不要在1、2年或幾個月內就解約,還是長期投資,持有個10年、20年,不但可攤平管銷費用,說不定獲利也有機會超過預期。



Read More

2007/12/24

Published 12月 24, 2007 by with 0 comment

ETF - 讓抗跌性高的投資工具為你保資產

[理財周刊,2007.12.19,文.游子瑩]


台新全球ETF 平衡型基金之冠

資金有限,無法有效做資產配置的基金投資人,可以靠平衡型基金鎖定穩健獲利,對抗震盪不已的股市。




打開報紙和財經雜誌,專家們都不斷耳提面命的建議民眾,一定要做「資產配置」,除了配置積極型的股票型基金外,債券型基金也不可少。

其實,如果資金有限,但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卻又擔心投報率過低的投資人,不妨可以投資股債皆有的平衡型基金,只要買一檔基金,就能做到了資產配置。而在國內平衡型基金中,今年以來投報率居冠的就是台新全球ETF組合型基金。

ETF是未來投資市場的主流

台新全球ETF組合型基金經理人黃嚴賜表示,除了一般的股票及債券平衡的組合基金外,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式的產品將是未來主流。

事實上,國人對ETF認知,多半停留在「投資股市大盤」的指數型基金,其實ETF的產品相當的多元,幾乎是市場上看到的基金、投資趨勢,都有對應的ETF產品,不管是單一國家、區域市場(成熟或新興市場)、產業主題類(如原物料、水資源、生技)、商品類(如石油、黃金、農產品)……等,而且數量持續增加中,去年全球的ETF約為700多檔,但到最近已破1000檔大關,也就是說在近1年內,新發行的ETF產品成長了4成以上。會有這麼大成長性,黃嚴賜認為和ETF的4大特性有密切關係。而台新全球ETF組合基金能夠打敗其他平衡型基金的主要原因,也就在於充分發揮了ETF的特性。

特性1:投資風險小

由於ETF主要是追蹤某些指數(如單一國家ETF就是追蹤該國大盤指數),其組合成分股都是大型股,風險相對較小,除非該地區或該類股的股市全面下跌,否則ETF要跌的機率不高。而且,更不會碰上像是共同基金投資單一個股,最後因為該公司爆發嚴重問題,使得基金投資在該檔股票上的資金全部虧損的非系統性風險。因此,黃嚴賜認為,如果以投資風險來評比,以股票最高,ETF最低,形成「ETF<基金<股票」。

特性2:持股透明化

投資過共同基金的民眾都曉得,如果想要知道自己買的基金到底握有那些股票,都得等到每個月初時,各家基金公布前5大持股才能曉得,就以現在來說(12月),如果投資人上網查詢,最多只能看到基金到10月31日的持股,資訊落差長達1個月。但ETF的持股相對就透明很多,只要上掛牌的證交單位網站去看,就可以看到它所有的持股情形,而且ETF的持股不會常變動(預多是比重上的調整,例如3個月或半年調整一次)。持股固定、持有的股數不變,但個股股價會有高低,占整個ETF的比重就有不同。

特性3:交易方式靈活

雖然ETF是基金,但它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方式和股票相同,可以在盤中進行買賣。例如投資人看到指數漲100點,ETF也漲了不少,覺得到了個人的投資停利點或擔心尾盤會跌,想賣就可以賣掉。但共同基金不同,投資人想要贖回就一定要等到收盤,而且是依收盤淨值來計算。也就是說,如果盤中上漲,但收盤時回跌,一來一往之下,即使是贖回,獲利空間可能極小(甚至為零)。

特性4:交易成本便宜

一般來說,境外共同基金手續費在5%左右,在銀行提供優惠的情況下,也要2~3%;投信的基金經理人的管理費是1.5%;但一般ETF的管理費只要0.5%,手續費0.5%。而且,如果不是在IPO時買ETF,它就跟一般交易股票一樣,沒手續費,只有交易費(股票市場買賣)。和一般共同基金相比,成本較低。在長期投資的情況下,ETF不只報酬率不比共同基金差,成本也低很多。

在股票市場買ETF:
    買賣手續費:0.1425%
    證交稅:0.1%,為股票的1/3
   


在基金市場上買ETF:
     管理費及手續費:0.5%




多空不明時增加債券及現金

不過,除了善用ETF的特性之外,抓對投資趨勢和挑選ETF標的,才是獲利的重點。由於ETF屬於長期性的投資,所以必須跟隨相對長期的趨勢。

以台新全球ETF組合為例,仍然長線看好亞洲的投資潛力,所以投資在亞洲區的股票型ETF高達34.5%,其次是以債券為主的美洲區(美洲區共投資23.2%,其中股票7.2%、美國公債16%)、8.2%的歐洲股票型ETF,以及10.5%的其他共同基金(例如以俄羅斯及韓國為主的基金)。

黃嚴賜表示,股市情況不同,投資人也應該適時地調整投資組合。多頭市場時,自然應該要增加股票投資,相對的在空頭市場時,就應該要增加債券投資,而像近期這種多空不明的情況產生時,投資時宜較審慎,但也不宜過度保守,大幅降低股票比重,不妨配置50%股票,其餘則可以採3:2的方式配置債券和現金。也因此,黃嚴賜把美國公債的比重提高到近16%,同時把總持股控制在76.55%,提高現金比重。

中小型股大漲時ETF較吃虧

但投資ETF也不是全無缺點的,因為台灣的投資人在台灣發行的ETF之外(目前只有6檔),若要買國外的ETF,除了透過投資型保單、跨國ETF組合基金進行投資外,可能得採複委託的方式才能買得到

同時,黃嚴賜分析,以7月底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爆發後的台股基金為例,因為投資中小型股較多,跌幅達30%以上的基金比比皆是,但台股ETF跌幅就和大盤跌幅差不多(約只有15.5%),顯見追蹤指數型ETF,比一般基金抗跌。

由於大型股的漲勢通常不如中小型股強勁,所以遇到中小型股帶動的股市大漲時,ETF的漲幅會相對較小,偏向報酬穩健型的投資標的


Read More

2007/12/22

Published 12月 2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勞退自提 雙重免稅沒了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陳芝艷╱台北報導】


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以後勞工每月自提6%薪資的退休金,不能再享有薪資與退休金雙重免稅優惠。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陳文彬建議,一般收入者可選擇不要自提,轉而投資基金或保單,不被課稅且獲利更多。


過去選擇勞退新制並按月自提退休金的勞工,可以享有自提退休金前端的「免計入薪資」與後端「退休金」兩階段雙重免稅的好處。不過近來立法院修正通過的所得稅法修正案,未來勞工選擇自提退休金,不分個人帳戶與年金帳戶,仍能享有6%薪資免稅優惠,但,須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須計算定額免稅的額度,超過部分就必須課所得稅。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副秘書長柳翰宗指出,這項法案通過,影響最大的是M型社會中偏左的受薪階層,也就是月薪約七、八萬左右的上班族。真正高資產的大戶不會在意要不要自提6%,因為他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福利,而非薪資所得,一般領固定薪水的白領上班族才真的要煩惱。


陳文彬說,如果只是一般收入的上班族,建議不必參加自提,因為現在難以預期未來政府的長期操作績效,而且過去的績效沒有特別好。他建議,倒不如把自提這一部份,自行投資基金或購買投資型保單,獲利上應該可以贏過自提勞退金。目前勞退新制的整體年化收益率為2%,和銀行定存差不多,如果薪資不特別高,沒有節稅需要的上班族,就可以不必參加自提,自己強迫儲蓄投資基金或股票,年化收益要高過2%不難,而且像股票買賣的資本利得、海外投資收益,現在都還可以免稅。


不過如果是高收入者,情況剛好相反,對這些高收入者來說,參加自提6%可以有節稅的效果,如果是所得稅率級距是21%以上者,自提的節稅效果更為明顯。


舉例來說,目前勞退新制自提一年免稅的最高上限為10.8萬元,也就是平均月薪最高15萬元,每個月自提6%為9,000元,一年下來有10.8萬元可不計入所得,如果用10.8萬元乘上所得稅稅率最高一級40%,這部分要繳的稅達4萬3,200元,如果參加自提,就可以節省這部分稅金。














【2007/12/17 經濟日報】


Read More

2007/12/12

Published 12月 1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A股、A1、A2、AT有什麼不同


小媽基金幫 2007/10/26


A:基金為每月配息,按日計息,依當月持有基金天數,按比例分配利息,每日淨值不含配息收益。



AT:基金為每月配息,按月計息,只要每月的月底最後一個工作天持有,就可配到一整個月的利息,每日淨值中含配息收益,因此,利息配出後,該基金淨值會下跌



聽聯博的通路說這是為台灣人設計的=.=。



舉例基金:聯博美國收益AT、聯博高收益AT。



A2:基金為所有收益反應於淨值中,不另行配息



AT做比較如果要比債券型基金一年漲多少,那就不要用月配息的因為都配出去了看不出來



所以要比較就要用聯博美國收益A2。



A:手續費前收



B:手續費後收(EX:聯博美國收益BT)



C:手續費後收,但滿1年後贖回無手續費。(台灣目前沒有,有次報紙有寫說有要引進)



T:按月配息



1:年配息(EX:寶源新興亞洲A1)



2:配息滾入再投



比較有疑問的部份,例如天達環球策略C股,實際上買還是手續費前收=.=,另外之前有問基金公司他說有些c股基金只開放給法人購買。



另外,富蘭克林的有些基金雖然是月配息(像是公司債、美國全球債)也沒有特別標明說是AT。所以很容易搞混QQ。



所以比較要了解的部份我覺得是 



1.搞清楚A股跟B股就好了,也就是手續費前收跟後收的部份。B股基金因為會多1個管銷費所以通常績效會比A股差



2.搞清楚配息還是配權還有配息頻率。



這裡舉坦伯頓成長來說明(剛好最近配息了)



這檔基金 固定每年的10月及12月會配息



如果你在買入時選擇配息的類型那麼就會收到現金 



(有點像現金股利)



如果你在買入時選擇配權的類型那麼就會反應在單位數 



(有點像股票股利)



像這檔基金是固定會配息的。富達歐洲也是固定配息(好像是 之前有買過每年7月配)



像天達環球策略就屬於不固定,也就是由經理人自行決定當年度是否要配息。 


Read More

2007/12/09

Published 12月 0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運用30法則 挑選核心基金







【經濟日報╱呂郁青】

2007.12.08 04:06 am

全球股市已進入第五年多頭,海外基金從隨便買隨便賺,到現在變成進場時間不對,就可能遇上股災,搞得投資灰頭土臉。如果此時想要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是退休金,也就是長期投資最少五年、十年以上,應該選擇什麼標的?

銀行財富管理主管指出,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退休金,是中長期資金規劃,在選擇投資工具時,盡量選擇長期績效穩定的基金,且投資區域愈分散愈好,才能確保長期下來的投資效果。

富蘭克林投顧也認為,中長期投資規劃應該選擇過去短中長期風險較低、報酬績效較穩健的投資工具,藉由長期投資時間複利的效果,提高資產增值的動能,降低理財規劃受市場起伏波動的下檔風險。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理梁云菁說,愈是中長期投資就愈要重視「股債均衡布局」,要有「核心基金」的概念,只要挑選的核心基金績效走勢穩健,建構的投資組合才會穩定成長。

挑選「核心基金」有三大指標,也就是30法則:

一、基金成立十年以上:長期投資計劃必定會經歷一次以上的景氣循環,因此基金成立期間至少應在十年以上。

二、 過去十年平均報酬率超過10%。

三、空頭市場下檔風險不超過10%至15%:波動過大的基金,在市場空頭時容易造成投資人信心不足而中斷投資或因下跌幅度過大、近而造成無法彌補的虧損,因此波動過大的基金並不適合納入「核心投資組合」。

中信銀也提出,基本型基金與選擇型基金的概念,基本型基金就是指核心基金,重視的都是長期投資的報酬。富蘭克林認為,如果要長期投資,核心基金最好占投資組合比重一半以上,才能穩定資產績效、降低風險波動

經過長期的追蹤各類型市場的特性,富蘭克林建議,「全球型股票基金」、「海外債券型基金」或「成熟工業國家股市基金」,皆適合列入挑選的範圍

海外基金種類繁多,投資人該如何選擇?首先,投資人應認清自己的理財需求與風險承受度,並了解投資市場的成長性與風險,接下來再選擇績效表現穩健優異的基金。

由於眾多海外基金當中,每支基金風險與特性差異甚大,所適合的長期或短期投資策略各自不同,因此投資屬性較穩健積極的投資朋友,建議穩定型可選擇全球股市或歐洲股市,作為投資組合中的核心基金,而投資屬性較保守者,則可留意高債信等級的全球政府債市與美國政府債市,來降低資產組合面臨股市震盪時的風險

一些波動較大、投資屬性過分積極的「非核心基金」,例如單一產業、單一國家或新興國家股市,則建議適合三、五年,甚至一年以內的中短期投資,同時需要做停損點與獲利滿足點的短線進出操作

富蘭克林形容,核心基金與非核心基金的搭配,就好比向日葵的花心與花瓣一樣,以花核心為主軸,花瓣為輔,以進可攻退可守的完美搭配,建立完整的基金投資組合。



Read More
Published 12月 0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風水住宅的10大禁忌

風水之說你可以不信,但是,中國老祖宗對於住宅選擇的智慧,你卻不可以不理,雖然稱之為風水,但是,許多風水其實都有科學根據。

文.方暮晨 2007.12.07 理財周刊

現在年輕人購屋越來越不在意風水,不過,「風水」之說既然是中國5千年文化累積發展出來的東西,當然有它的一些值得參考的地方。買屋之前,仔細的把風水研究一下,避免買到不好的房子,讓自己的財富、事業或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買屋真要挑風水 鐵齒招失敗

王煥榮是一位中小企業的負責人,在2000年興起了買房子的念頭,於是透過了永慶房屋在台北市SOGO附近的復興南路,買下一間54坪的中古屋,總價1250萬元,他說:那個時候手上的現金就有1千多萬元,付了400萬元購屋自備款之後,又花了近400萬元把房屋重新裝潢一番。大理石的地板、中央空調的冷氣、超大的主臥室以及自己專屬的書房,一切設計都是採豪宅規格施工。他說:「我辛苦工作了20多年,買間房子好好的裝潢,算是對於自己與家人的慰勞。」

可是,他住進去之後,公司的業績開始下滑,雖然他把工作時間從過去每天12小時,增加到15小時,可是,怎麼做就是不順,虧損開始產生,夫妻之間的嫌隙開始增加,2004年他把房屋出售,也結束了與妻子10多年的婚姻,那間房屋賣了快1年,最後以1350萬元賣出。

這戶房屋被一個劉姓的室內設計師買走,因為王煥榮當年砸大錢的裝潢,這位設計師很滿意,所以,完全沒有更動裝潢,2007年9月,這戶房屋又委託相同的仲介公司進行銷售,為什麼這個設計師買下後的第3年又要賣房子,他的鄰居透露:「劉先生住進來之後,接案的數量就越來越少,已經很久沒工作了,管理費都欠了半年沒繳,當然要賣房子……。」至於房價要賣多少呢?因為近年房地產出現上揚走勢,據說,開價約2700萬元左右,不過,「應該不容易賣得掉。」知道這戶房屋歷史的同棟大樓住戶這麼認為。

不信風水 噩運自然跟著來

為什麼這戶地段佳(擁有雙捷運)、產品又不錯的房屋,先後讓兩家人的事業都出現下滑呢?王煥榮說:「風水真的有問題。」他後來有找個懂風水的朋友去看過房屋,「我朋友說:
一、房屋座向不對,正面向西又是頂樓,夏天會讓人熱得受不了;
二、一根橫樑在房屋正中間穿越,把氣場區隔成兩半,不利房屋的主人;
三、
對面是另一棟大樓的轉角,風水學叫尖刀煞,而且對面大樓上還有行動電話的無線基地發射台,對身體當然有壓力;
四、樓下雖然有公園,但是,公園道路剛好正對著房屋直衝而來,站在樓上往下看,有路沖的感覺;
五、房屋的正上方是整棟大樓住戶的水塔,幾10噸的儲水重量,壓在自己房子的樓上,比起樑柱壓頂還要沉重

住在裡面的人,當然壓力會越來越重。」

所以,王煥榮住了4年出問題,後續接手的人住了3年也出問題,現在王煥榮換到了信義區居住,事業開始出現好轉,前妻也變成好朋友,他說:「或許會有復合的機會。」換了個居住的地點,他認為,一切都開始慢慢好起來了。

好住宅的3個基本條件

住宅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人們養精蓄銳的場所,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通,感應天地。所以,建造或選擇住宅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才能選擇到對人體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的藏風聚氣、稱心如意的好房屋。因此,注重風水科學的研究和運用,將會使人們對這些建築物產生一種舒適感和親切感,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肯定會身心健康,生活幸福。

能夠藏風聚氣的好住宅必須具備3個基本條件,環境位置好,建設格局好,有氣勢。所以,住宅的環境位置非常重要,有些位置之所以令人一到此處即有舒適安逸之感,是因為好的住宅除了座向好,道路交通暢順方便,環境位置佳之外,格局方正,視野寬闊,採光通風等條件也相當重要。

10種風水不佳的房屋

然而,好房子的選擇不難,先避開不好的居家位置,就可以在購屋前先贏得第一步,以下10種位置最好不要建造住宅,也最好不要購買這些地方的房屋作住宅。

高架橋(道路)旁的住宅:因為高架橋(道路)旁的房屋,無法避免的是高速通行車輛產生的噪音,以及汽車經過所排出的廢氣與帶動的塵土,對居住者容易產生傷害,當然,也會對建築物的風水、財氣產生極大的沖斷作用,對住戶身心健康及財運官運都不利。十字路口旁的住宅可能產生的影響力和高架橋(道路)旁的住宅差不多,居住於此,日常起居都不得安寧。

高壓電塔和電台、電視塔、行動電話基地台旁:這些地方會產生很強的電磁波,長期接觸會使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受到破壞,可能會引起多種較嚴重的疾病,如白血病和各種癌症。因此,這些地方最好不要居住。

加油站旁:加油站隱含著不定時的危機,油氣的揮發對於人體有不利的影響,而往來加油車輛的噪音、廢氣對於居住品質都有影響,會使居住者煩躁不安。

位於玻璃幕牆對面:住在玻璃幕牆的倒影中,對人有一種壓抑感,其次陽光反射,形成光污染,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注意風水中的路沖

陽台或主臥室不可正對大路呈一條直線:這種格局的房屋,很簡單的說就是「路沖」,房屋會受到道路的沖煞,對健康不利。

陽台或主臥室正對附近建築物的轉角或尖角:就像一個錐子,打進住宅中心,風水學叫尖刀煞,居住在這種住宅裡會使人覺得難以忍受,心情很差,當然,會對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靠近鐵路(高架捷運沿線)旁的住宅:火車(捷運)的速度很快,高速來往的火車會產生很強的氣流漩渦,使人不能安寧,對人身體健康不利。不過,如果臨捷運站附近,因為交通便利,反而能因此加分。

住宅的周圍建築都很高:自己的住宅很小,向外視野被遮蔽,使人有被圍困之感,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

住宅的陽台及窗外不可看到墳場、墓地等不潔之物,或者面對工廠煙囪:則居住者的心裡會受到較大影響,甚至會經常作惡夢,對健康不利。

住宅不可離鬆軟的山坡太近:因為鬆軟的山體可能會在暴雨時滑坡,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台北縣汐止鎮「林肯大郡」的悲劇就是這樣產生的。

順應4大原則 慎選好宅

要想選擇一個好的住宅位,必須按照瞭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的4大原則。一定不能粗心大意,要將周邊環境仔細看清楚,以做到一目了然,胸有成竹。
Read More

2007/12/07

Published 12月 07, 2007 by with 0 comment

繳不出保費 五招避免解約


〔記者范姜群閔/台北報導〕2007/12/07 04:09


物價上漲讓民眾荷包越來越薄,如果繳不出保費該怎麼辦?壽險顧問提供五種小撇步,分別是變更繳費方式、申請保單貸款、保費自動墊繳、減額繳清保險、展期定期保險,讓保戶免於因為經濟拮据而解約造成損失,保障也得以持續。



根據統計,去年國內有超過136萬位保戶將壽險保單解約,即平均每天有近3,740位保戶解約,除造成個人保費損失,更會大大減低人身風險的保障。國際紐約人壽行政中心副總經理楊鈞霆表示,如果保戶因經濟問題而繳不出保費,不妨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一、變更繳費方式,例如原本繳費方式是年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改為月繳或半年繳,降低每次繳交保費的額度。



二、申請保單貸款,只要保單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就可以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



三、保費自動墊繳,保戶在投保時,就勾選使用保費自動墊繳的方式維持契約繼續有效,當保戶未繳納保費時,保戶同意保險公司直接扣除保單價值準備金,用來抵繳應繳的保費,使保單繼續生效,直到該保單沒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為止。



四、減額繳清保險,就是保戶可向保險公司申請以當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作為一次繳清的躉繳保費,改為險種相同、保障期間相同、保額較低的保險。



五、展期定期保險,將保單所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在不改變原本保額的情況下,一次付清購買定期保險所需要繳交的保費,即可在保障不變前提,縮短繳費期限,保障期限雖跟著縮短,卻可讓保單繼續維持有效。




Read More

2007/12/04

Published 12月 04, 2007 by with 0 comment

證照多比較容易找工作嗎?

2007年12月1日 楊偉凱寫作天地


工商時報前些日子做了個標題-理專收入M型化,內容提到擁有國際金融證照的理專,平均薪水十八萬,有位理專擁有十張證照,月薪五十萬。這真是嚴重地誤導上班族,以為證照就是職場的通行證。

兩年前,我的部門在找一位研究員,結果公司內部電話中心有位同仁有興趣,當我看到他的履歷,有三年工作經驗,都是在接電話,但卻擁有二十二張金融相關證照,於是我就找他過來面試。

面試時,我開口就說,你有二十二張證照啊,他笑笑,有點得意,我接著說:根據我的判斷,你要不是很會考試,隨便念念就可以考上,再不然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於是把時間都花在考證照上。他有點驚訝,我不但沒有誇獎他,還損了他一頓。

我接著問他:你說你對研究很有興趣,那你分析一下日本股市未來的走勢會如何,他回答:他不會,我接著說:你說你對市場研究有興趣,但卻不知道如何分析股市,考那麼多證照有什麼用,你還有證券分析的執照。

考證照一直多數人認為在職場的通行證,但請先搞清楚你考這張證照的目的為何,證照就好像駕駛職照一樣,需要用到時,再考就行了。例如你對某個職位很興趣,而某證照是那個職位的必要錄取條件,當然就得先考起來


好考的證照不具市場價值,有市場價值的證照不好考”,那麼當然要選擇難考的證照了,問題是高手如雲,如果你不是特別聰明、特別認真,就不要選擇這條路。每個人的優點不同,時間也很有限,應該將時間花在最有利於自己專長的部份,不要和別人硬碰硬。一個人在職場的薪資高低,和證照多寡關連性很低,和他對公司的貢獻度及能否得到老闆的賞識,有絕對的關係

別再人云亦云,別人說多考證照有用,就毫無目標地跟著別人考,在台灣受教育的學生已經夠可憐,在學校就一直在考試,結果畢了業,還要繼續考,除了證照外,還要去考語文檢定,例如全民英檢,人生會不會太悲哀了,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如果考這些證照真的有幫助,挑一兩種最重要的去考就好了,其他時間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很多能力都是從工作中學來,唯有實際執行,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也才知道自己真正欠缺什麼,瞭解後再去學,都還來得及。若花太多時間學習或準備一些不重要的東西,真正該花時間反而忽略了,到最後才發現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這時候已經追不上別人了。


Read More

2007/12/01

Published 12月 01,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小損無妨﹐大損必防

2007年10月8日

要想賺大錢﹐就必須承擔賠錢的風險﹐只是永遠不要賠得太多

正如投資者們從今年夏天的牛市上所看到的一樣﹐股市和債市變幻莫測。可是﹐你必須找到方法應對其中的風險。

事實上﹐如果你想退休後可以頤享天年﹐那麼就不能只進行保守性的投資﹐把錢存到銀行。相反﹐你需要把錢投到股市和債市上獲利﹐並避免冒太大的風險。

令人膽戰心驚的損失計算

10%到20%的損失對股市投資者來說稀鬆平常。關鍵是要把損失保持在這個水平以下﹔否則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元氣。

為了使客戶理解這一點﹐美國丹佛Northstar Investment Advisors的投資顧問查爾斯•費瑞爾(Charles Farrell)用一個圖表來說明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從投資損失中恢復。恢復的速度取決於損失的規模以及客戶隨後所獲投資回報的水平。

假設你損失了20%﹐之後每年獲得的收益為8%﹐那麼你需要2.9年才能從損失中恢復。這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實際情況可能還要糟糕。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損失了35%﹐那麼你需要5.6年才能恢復到原有水平﹐幾乎是損失為20%時所需恢復時間的兩倍。如果你損失了50%﹐那麼你需要九年時間恢復﹐是損失為20%時恢復時間的三倍還多

費瑞爾說﹐損失15%、20%或25%確實令人不快﹐但隨著損失率的上升﹐造成的破壞會大幅提高。

損失率在投資損失計算中是個令人心驚膽戰的數學問題。當損失率為10%時﹐你只需要11%的收益就能彌補損失﹔如果損失率為20%﹐需要25%的收益﹔當損失率達到50%時﹐你就必須獲得100%的收益才能彌補損失了

加速從損失中復原
在你拼命彌補損失的時候﹐金融市場會助你一臂之力﹔不僅如此﹐你的投資額大小也會影響复原速度。因此﹐投資額較小的年輕投資者們更具優勢。

費瑞爾舉例說﹐假設你的401(k)退休計劃中原有3萬美元﹐每年的存入額為1萬美元。如果損失了三分之一﹐你可以通過下一年存入的1萬美元彌補損失。但是﹐如果你存有100萬美元﹐當你損失三分之一時﹐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不僅如此﹐隨著投資額的增加﹐即使因常規性的市場下挫而造成的損失也可能會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如果你損失了20%﹐對於1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就是損失了2000美元﹔但對於100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損失就會高達20萬美元。

老實說﹐大部分人都不會對價值20萬美元的損失無動於衷。事實上﹐我們極有可能會恐慌﹐然後急於賣出股票和債券﹐試圖控制損失不再擴大﹐但同時卻也失去了在隨後的市場恢復期中獲利的機會。

控制損失

你的投資額是否很高﹖如果是的話﹐你的損失可能會很大﹐而且與你的投資額相比﹐你定時進行的儲蓄也是微乎其微﹐所以還是考慮把一些錢適當地投到債市上﹐以降低風險。

費瑞爾指出﹐假設你把一半的錢投入股市﹐一半投入債市。如果股市下跌了20%﹐那麼你的損失可能只有10%

他還說﹐實際上因為你在債市上還會獲得利息﹐所以你年內的損失可能只有7%或8%。他強烈建議人們在股市和債市間進行更為均衡的投資﹐特別是在今後幾年。

當你全力控制損失時﹐不要僅僅關注股市和債市之間的投資比例﹐還要確保在這兩大類別內部的投資多樣化。最後﹐需要指出以下四點﹕

──對單一股票的投資額不要超過你股市投資總額的5%。當你持有自己雇主的股票時尤其如此。

畢竟﹐你的薪水和健康福利已經掌握在了你的雇主手裡。如果你將養老儲蓄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在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上﹐那麼一旦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對你將會造成雙重打擊。

──即使是主要股市也可能會遭遇長期的不景氣。比如日本股市﹐截至2003年4月﹐日本股市在13年中下跌了80%。再想想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現在仍只達到2000年3月牛市最高點的一半。為了預防類似的損失﹐將錢投在多個市場上

──考慮買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黃金股、商品股和自然資源股等另類投資產品﹐因為在其他投資收益不景氣的時候﹐這類投資有時會帶來不錯的收益

這種逆潮流的投資方式並不能確保万無一失。這從今年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疲弱表現便可見一斑。不僅如此﹐這些都是波動性較大的投資產品﹐所以不要投入太多﹐在每種產品上的投入不要超過總投資額的5%。

──股市下跌時﹐債市投資是減少損失的一種絕佳緩沖。但不幸的是﹐債市收益可能會因快速上漲的通貨膨脹率而大打折扣。該怎麼辦呢﹖買入高質量的傳統債券﹐同時還要買入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掛鉤的國債。

當經濟疲軟﹐通貨膨脹放緩時﹐傳統債券會獲得不錯的收益﹐而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債券能防範因通貨膨脹加速而帶來的損失。把“雞蛋”放在這兩個“籃子”里﹐那麼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會損失慘重。

Jonathan.Clements

(編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