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8

Published 12月 2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0%前置費未必省 後收可能付更多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2007-12-25 04:20投資型保單一開始各項手續費率太高,讓人詬病,市場上因而出現多張標榜「零前置費用」的投資型保單,其實這種前期0%手續費保單,類似在市場多時的「B股基金」,進場投資時雖不收費,但在一定年限中出場還是要收費。目前市場至少有7家壽險公司,推出「0%前置費用」投資型保單,而且全部都是外商公司,包括安聯、保誠、南山、中泰、宏利、法國巴黎及康健人壽等。宏利人壽副總經理鄭祥琨說,0%前置費用,等於客戶一開始投資,全部資金都放入市場投資,對客戶的確有利;但壽險公司還是有費用成本要因應,所以,零前置費用的投資型保單只是改為後收費用,即客戶提前解約出場時要被收費。鄭祥琨解釋,壽險公司要因應成本,多規定客戶在6年內解約都要被收取一筆解約費用,而且在第1年解約時收費最高,例如一口氣要收到計畫保費的25%,繳費5萬元,就要收1.25萬元,而在第4年時解約,可能解約費用還有10%左右,但滿7年後解約,就不收費。這種做法,也是鼓勵投資人拉長投資年限。此外,後收型保單,跟一般投資型保單一樣,每個月還是有行政管理費支出,也是收固定金額,或保單價值的千分之3到萬分之8,如果買的是投資型壽險保單,照樣要交危險保費。買這種「前置0%、費用後收」的保單,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在保戶每個月都要繳的「行政管理費用」部分,如果保險公司是採保單帳戶價值的「趴數」收取,若投資績效長年不錯,代表保單的帳戶價值會愈滾愈大,此時保戶按趴數繳交的每月管理費用無形中也會越來越高。...
Read More
Published 12月 28, 2007 by with 0 comment

投資型保單炒短線 沒賺頭

 聯合新聞網 ╱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2007-12-25 04:17不少消費者把購買投資型保單當做短線炒作,但是投資型保單手續費支出共有三大塊,如果買投資型保單時間不夠久,除非這張保單短期內能大賺,否則短線進出,投資人的獲利可能還不夠付手續費。買投資型保單,第一個費用是契約附加費用,壽險公司主要拿這筆金額去支付業務人員、銀行各通路佣金,還有因應印製保單成本。附加費用又分成兩塊;第一是針對「計畫保費」(或稱目標保費)收取的費用率,第二是「逾計畫保費」的費用。第一年 繳款多成手續費宏利人壽副總經理鄭祥琨解釋,計畫保費,是投資型保單最基本的一塊,也就是投資人準備投資的金額,對保戶來說,投資金額當然是愈多愈好。但是,不少壽險公司在過去會將投資型保單第一年所繳的計畫保費,百分之百或90%以上拿來做「費用」,例如年繳計畫保費10萬元,10萬元全部做費用,保戶過了一年,發現自己的投資帳戶價值等於零,大為不滿,造成投資型保單開賣後,客訴糾紛一堆。為避免投資人錯失投資良機。金管會今年9月起規定,投資型保單計畫保費的「費用率」,第一年收取上限不得超過60%,全部總和不得超過150%。市場所銷售的投資型保單,曾有計畫保費「總費用率」高達保費的200%,保戶等於要負擔過高的費用成本,從今年9月起不能再推出。新光人壽舉例,林先生買一張投資型保單保額100萬元,年繳計畫保費3.6萬元,第一年費用率不得超過60%,也就是3.6萬元中,最多只有2.16萬元(3.6萬X60%)會拿來做為費用;而全部計畫保費支出不得超過150%,林先生這張投資型保單,所要繳的計畫保費總上限為5.4萬元(3.6萬X150%)。至於「逾計畫保費」費用,鄭祥琨表示,這是指投資人想加碼投資時的收費,因為投資型保單繳費,有不定額特色,投資人可能領了一筆年終獎金後想加碼投資。按金管會規定,「逾計畫保費」費用一次收費不得超過5%,例如拿5萬元加碼,費用率5%,逾計畫保費費用就是2,500元。管銷費用...
Read More

2007/12/24

Published 12月 24, 2007 by with 0 comment

ETF - 讓抗跌性高的投資工具為你保資產

[理財周刊,2007.12.19,文.游子瑩]台新全球ETF 平衡型基金之冠資金有限,無法有效做資產配置的基金投資人,可以靠平衡型基金鎖定穩健獲利,對抗震盪不已的股市。打開報紙和財經雜誌,專家們都不斷耳提面命的建議民眾,一定要做「資產配置」,除了配置積極型的股票型基金外,債券型基金也不可少。其實,如果資金有限,但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卻又擔心投報率過低的投資人,不妨可以投資股債皆有的平衡型基金,只要買一檔基金,就能做到了資產配置。而在國內平衡型基金中,今年以來投報率居冠的就是台新全球ETF組合型基金。ETF是未來投資市場的主流台新全球ETF組合型基金經理人黃嚴賜表示,除了一般的股票及債券平衡的組合基金外,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式的產品將是未來主流。事實上,國人對ETF認知,多半停留在「投資股市大盤」的指數型基金,其實ETF的產品相當的多元,幾乎是市場上看到的基金、投資趨勢,都有對應的ETF產品,不管是單一國家、區域市場(成熟或新興市場)、產業主題類(如原物料、水資源、生技)、商品類(如石油、黃金、農產品)……等,而且數量持續增加中,去年全球的ETF約為700多檔,但到最近已破1000檔大關,也就是說在近1年內,新發行的ETF產品成長了4成以上。會有這麼大成長性,黃嚴賜認為和ETF的4大特性有密切關係。而台新全球ETF組合基金能夠打敗其他平衡型基金的主要原因,也就在於充分發揮了ETF的特性。特性1:投資風險小由於ETF主要是追蹤某些指數(如單一國家ETF就是追蹤該國大盤指數),其組合成分股都是大型股,風險相對較小,除非該地區或該類股的股市全面下跌,否則ETF要跌的機率不高。而且,更不會碰上像是共同基金投資單一個股,最後因為該公司爆發嚴重問題,使得基金投資在該檔股票上的資金全部虧損的非系統性風險。因此,黃嚴賜認為,如果以投資風險來評比,以股票最高,ETF最低,形成「ETF<基金<股票」。特性2:持股透明化投資過共同基金的民眾都曉得,如果想要知道自己買的基金到底握有那些股票,都得等到每個月初時,各家基金公布前5大持股才能曉得,就以現在來說(12月),如果投資人上網查詢,最多只能看到基金到10月31日的持股,資訊落差長達1個月。但ETF的持股相對就透明很多,只要上掛牌的證交單位網站去看,就可以看到它所有的持股情形,而且ETF的持股不會常變動(預多是比重上的調整,例如3個月或半年調整一次)。持股固定、持有的股數不變,但個股股價會有高低,占整個ETF的比重就有不同。特性3:交易方式靈活雖然ETF是基金,但它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方式和股票相同,可以在盤中進行買賣。例如投資人看到指數漲100點,ETF也漲了不少,覺得到了個人的投資停利點或擔心尾盤會跌,想賣就可以賣掉。但共同基金不同,投資人想要贖回就一定要等到收盤,而且是依收盤淨值來計算。也就是說,如果盤中上漲,但收盤時回跌,一來一往之下,即使是贖回,獲利空間可能極小(甚至為零)。特性4:交易成本便宜一般來說,境外共同基金手續費在5%左右,在銀行提供優惠的情況下,也要2~3%;投信的基金經理人的管理費是1.5%;但一般ETF的管理費只要0.5%,手續費0.5%。而且,如果不是在IPO時買ETF,它就跟一般交易股票一樣,沒手續費,只有交易費(股票市場買賣)。和一般共同基金相比,成本較低。在長期投資的情況下,ETF不只報酬率不比共同基金差,成本也低很多。...
Read More

2007/12/22

Published 12月 2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勞退自提 雙重免稅沒了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陳芝艷╱台北報導】 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以後勞工每月自提6%薪資的退休金,不能再享有薪資與退休金雙重免稅優惠。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陳文彬建議,一般收入者可選擇不要自提,轉而投資基金或保單,不被課稅且獲利更多。 過去選擇勞退新制並按月自提退休金的勞工,可以享有自提退休金前端的「免計入薪資」與後端「退休金」兩階段雙重免稅的好處。不過近來立法院修正通過的所得稅法修正案,未來勞工選擇自提退休金,不分個人帳戶與年金帳戶,仍能享有6%薪資免稅優惠,但,須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須計算定額免稅的額度,超過部分就必須課所得稅。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副秘書長柳翰宗指出,這項法案通過,影響最大的是M型社會中偏左的受薪階層,也就是月薪約七、八萬左右的上班族。真正高資產的大戶不會在意要不要自提6%,因為他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福利,而非薪資所得,一般領固定薪水的白領上班族才真的要煩惱。...
Read More

2007/12/12

Published 12月 12, 2007 by with 0 comment

A股、A1、A2、AT有什麼不同

小媽基金幫 2007/10/26 A:基金為每月配息,按日計息,依當月持有基金天數,按比例分配利息,每日淨值不含配息收益。 AT:基金為每月配息,按月計息,只要每月的月底最後一個工作天持有,就可配到一整個月的利息,每日淨值中含配息收益,因此,利息配出後,該基金淨值會下跌 聽聯博的通路說這是為台灣人設計的=.=。 舉例基金:聯博美國收益AT、聯博高收益AT。 A2:基金為所有收益反應於淨值中,不另行配息 跟AT做比較如果要比債券型基金一年漲多少,那就不要用月配息的因為都配出去了看不出來 所以要比較就要用聯博美國收益A2。 A:手續費前收 B:手續費後收(EX:聯博美國收益BT) C:手續費後收,但滿1年後贖回無手續費。(台灣目前沒有,有次報紙有寫說有要引進) T:按月配息 1:年配息(EX:寶源新興亞洲A1) 2:配息滾入再投 比較有疑問的部份,例如天達環球策略C股,實際上買還是手續費前收=.=,另外之前有問基金公司他說有些c股基金只開放給法人購買。...
Read More

2007/12/09

Published 12月 0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運用30法則 挑選核心基金

【經濟日報╱呂郁青】2007.12.08 04:06 am全球股市已進入第五年多頭,海外基金從隨便買隨便賺,到現在變成進場時間不對,就可能遇上股災,搞得投資灰頭土臉。如果此時想要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是退休金,也就是長期投資最少五年、十年以上,應該選擇什麼標的? 銀行財富管理主管指出,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退休金,是中長期資金規劃,在選擇投資工具時,盡量選擇長期績效穩定的基金,且投資區域愈分散愈好,才能確保長期下來的投資效果。 富蘭克林投顧也認為,中長期投資規劃應該選擇過去短中長期風險較低、報酬績效較穩健的投資工具,藉由長期投資時間複利的效果,提高資產增值的動能,降低理財規劃受市場起伏波動的下檔風險。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理梁云菁說,愈是中長期投資就愈要重視「股債均衡布局」,要有「核心基金」的概念,只要挑選的核心基金績效走勢穩健,建構的投資組合才會穩定成長。 挑選「核心基金」有三大指標,也就是30法則:一、基金成立十年以上:長期投資計劃必定會經歷一次以上的景氣循環,因此基金成立期間至少應在十年以上。...
Read More
Published 12月 09, 2007 by with 0 comment

風水住宅的10大禁忌

風水之說你可以不信,但是,中國老祖宗對於住宅選擇的智慧,你卻不可以不理,雖然稱之為風水,但是,許多風水其實都有科學根據。文.方暮晨 2007.12.07 理財周刊現在年輕人購屋越來越不在意風水,不過,「風水」之說既然是中國5千年文化累積發展出來的東西,當然有它的一些值得參考的地方。買屋之前,仔細的把風水研究一下,避免買到不好的房子,讓自己的財富、事業或身體健康受到影響。買屋真要挑風水 鐵齒招失敗王煥榮是一位中小企業的負責人,在2000年興起了買房子的念頭,於是透過了永慶房屋在台北市SOGO附近的復興南路,買下一間54坪的中古屋,總價1250萬元,他說:那個時候手上的現金就有1千多萬元,付了400萬元購屋自備款之後,又花了近400萬元把房屋重新裝潢一番。大理石的地板、中央空調的冷氣、超大的主臥室以及自己專屬的書房,一切設計都是採豪宅規格施工。他說:「我辛苦工作了20多年,買間房子好好的裝潢,算是對於自己與家人的慰勞。」可是,他住進去之後,公司的業績開始下滑,雖然他把工作時間從過去每天12小時,增加到15小時,可是,怎麼做就是不順,虧損開始產生,夫妻之間的嫌隙開始增加,2004年他把房屋出售,也結束了與妻子10多年的婚姻,那間房屋賣了快1年,最後以1350萬元賣出。這戶房屋被一個劉姓的室內設計師買走,因為王煥榮當年砸大錢的裝潢,這位設計師很滿意,所以,完全沒有更動裝潢,2007年9月,這戶房屋又委託相同的仲介公司進行銷售,為什麼這個設計師買下後的第3年又要賣房子,他的鄰居透露:「劉先生住進來之後,接案的數量就越來越少,已經很久沒工作了,管理費都欠了半年沒繳,當然要賣房子……。」至於房價要賣多少呢?因為近年房地產出現上揚走勢,據說,開價約2700萬元左右,不過,「應該不容易賣得掉。」知道這戶房屋歷史的同棟大樓住戶這麼認為。不信風水 噩運自然跟著來為什麼這戶地段佳(擁有雙捷運)、產品又不錯的房屋,先後讓兩家人的事業都出現下滑呢?王煥榮說:「風水真的有問題。」他後來有找個懂風水的朋友去看過房屋,「我朋友說:一、房屋座向不對,正面向西又是頂樓,夏天會讓人熱得受不了;二、一根橫樑在房屋正中間穿越,把氣場區隔成兩半,不利房屋的主人;三、對面是另一棟大樓的轉角,風水學叫尖刀煞,而且對面大樓上還有行動電話的無線基地發射台,對身體當然有壓力;四、樓下雖然有公園,但是,公園道路剛好正對著房屋直衝而來,站在樓上往下看,有路沖的感覺;五、房屋的正上方是整棟大樓住戶的水塔,幾10噸的儲水重量,壓在自己房子的樓上,比起樑柱壓頂還要沉重。住在裡面的人,當然壓力會越來越重。」所以,王煥榮住了4年出問題,後續接手的人住了3年也出問題,現在王煥榮換到了信義區居住,事業開始出現好轉,前妻也變成好朋友,他說:「或許會有復合的機會。」換了個居住的地點,他認為,一切都開始慢慢好起來了。好住宅的3個基本條件住宅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人們養精蓄銳的場所,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通,感應天地。所以,建造或選擇住宅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才能選擇到對人體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的藏風聚氣、稱心如意的好房屋。因此,注重風水科學的研究和運用,將會使人們對這些建築物產生一種舒適感和親切感,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Read More

2007/12/07

Published 12月 07, 2007 by with 0 comment

繳不出保費 五招避免解約

〔記者范姜群閔/台北報導〕2007/12/07 04:09 物價上漲讓民眾荷包越來越薄,如果繳不出保費該怎麼辦?壽險顧問提供五種小撇步,分別是變更繳費方式、申請保單貸款、保費自動墊繳、減額繳清保險、展期定期保險,讓保戶免於因為經濟拮据而解約造成損失,保障也得以持續。根據統計,去年國內有超過136萬位保戶將壽險保單解約,即平均每天有近3,740位保戶解約,除造成個人保費損失,更會大大減低人身風險的保障。國際紐約人壽行政中心副總經理楊鈞霆表示,如果保戶因經濟問題而繳不出保費,不妨參考以下幾種方法:一、變更繳費方式,例如原本繳費方式是年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改為月繳或半年繳,降低每次繳交保費的額度。二、申請保單貸款,只要保單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就可以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三、保費自動墊繳,保戶在投保時,就勾選使用保費自動墊繳的方式維持契約繼續有效,當保戶未繳納保費時,保戶同意保險公司直接扣除保單價...
Read More

2007/12/04

Published 12月 04, 2007 by with 0 comment

證照多比較容易找工作嗎?

2007年12月1日 楊偉凱寫作天地工商時報前些日子做了個標題-理專收入M型化,內容提到擁有國際金融證照的理專,平均薪水十八萬,有位理專擁有十張證照,月薪五十萬。這真是嚴重地誤導上班族,以為證照就是職場的通行證。兩年前,我的部門在找一位研究員,結果公司內部電話中心有位同仁有興趣,當我看到他的履歷,有三年工作經驗,都是在接電話,但卻擁有二十二張金融相關證照,於是我就找他過來面試。面試時,我開口就說,你有二十二張證照啊,他笑笑,有點得意,我接著說:根據我的判斷,你要不是很會考試,隨便念念就可以考上,再不然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於是把時間都花在考證照上。他有點驚訝,我不但沒有誇獎他,還損了他一頓。我接著問他:你說你對研究很有興趣,那你分析一下日本股市未來的走勢會如何,他回答:他不會,我接著說:你說你對市場研究有興趣,但卻不知道如何分析股市,考那麼多證照有什麼用,你還有證券分析的執照。考...
Read More

2007/12/01

Published 12月 01, 2007 by with 0 comment

小損無妨﹐大損必防

2007年10月8日要想賺大錢﹐就必須承擔賠錢的風險﹐只是永遠不要賠得太多。正如投資者們從今年夏天的牛市上所看到的一樣﹐股市和債市變幻莫測。可是﹐你必須找到方法應對其中的風險。事實上﹐如果你想退休後可以頤享天年﹐那麼就不能只進行保守性的投資﹐把錢存到銀行。相反﹐你需要把錢投到股市和債市上獲利﹐並避免冒太大的風險。令人膽戰心驚的損失計算10%到20%的損失對股市投資者來說稀鬆平常。關鍵是要把損失保持在這個水平以下﹔否則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元氣。為了使客戶理解這一點﹐美國丹佛Northstar Investment Advisors的投資顧問查爾斯•費瑞爾(Charles Farrell)用一個圖表來說明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從投資損失中恢復。恢復的速度取決於損失的規模以及客戶隨後所獲投資回報的水平。假設你損失了20%﹐之後每年獲得的收益為8%﹐那麼你需要2.9年才能從損失中恢復。這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實際情況可能還要糟糕。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損失了35%﹐那麼你需要5.6年才能恢復到原有水平﹐幾乎是損失為20%時所需恢復時間的兩倍。如果你損失了50%﹐那麼你需要九年時間恢復﹐是損失為20%時恢復時間的三倍還多。費瑞爾說﹐損失15%、20%或25%確實令人不快﹐但隨著損失率的上升﹐造成的破壞會大幅提高。損失率在投資損失計算中是個令人心驚膽戰的數學問題。當損失率為10%時﹐你只需要11%的收益就能彌補損失﹔如果損失率為20%﹐需要25%的收益﹔當損失率達到50%時﹐你就必須獲得100%的收益才能彌補損失了。加速從損失中復原在你拼命彌補損失的時候﹐金融市場會助你一臂之力﹔不僅如此﹐你的投資額大小也會影響复原速度。因此﹐投資額較小的年輕投資者們更具優勢。費瑞爾舉例說﹐假設你的401(k)退休計劃中原有3萬美元﹐每年的存入額為1萬美元。如果損失了三分之一﹐你可以通過下一年存入的1萬美元彌補損失。但是﹐如果你存有100萬美元﹐當你損失三分之一時﹐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不僅如此﹐隨著投資額的增加﹐即使因常規性的市場下挫而造成的損失也可能會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如果你損失了20%﹐對於1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就是損失了2000美元﹔但對於100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損失就會高達20萬美元。老實說﹐大部分人都不會對價值20萬美元的損失無動於衷。事實上﹐我們極有可能會恐慌﹐然後急於賣出股票和債券﹐試圖控制損失不再擴大﹐但同時卻也失去了在隨後的市場恢復期中獲利的機會。控制損失你的投資額是否很高﹖如果是的話﹐你的損失可能會很大﹐而且與你的投資額相比﹐你定時進行的儲蓄也是微乎其微﹐所以還是考慮把一些錢適當地投到債市上﹐以降低風險。費瑞爾指出﹐假設你把一半的錢投入股市﹐一半投入債市。如果股市下跌了20%﹐那麼你的損失可能只有10%。他還說﹐實際上因為你在債市上還會獲得利息﹐所以你年內的損失可能只有7%或8%。他強烈建議人們在股市和債市間進行更為均衡的投資﹐特別是在今後幾年。當你全力控制損失時﹐不要僅僅關注股市和債市之間的投資比例﹐還要確保在這兩大類別內部的投資多樣化。最後﹐需要指出以下四點﹕──對單一股票的投資額不要超過你股市投資總額的5%。當你持有自己雇主的股票時尤其如此。畢竟﹐你的薪水和健康福利已經掌握在了你的雇主手裡。如果你將養老儲蓄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在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上﹐那麼一旦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對你將會造成雙重打擊。──即使是主要股市也可能會遭遇長期的不景氣。比如日本股市﹐截至2003年4月﹐日本股市在13年中下跌了80%。再想想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現在仍只達到2000年3月牛市最高點的一半。為了預防類似的損失﹐將錢投在多個市場上。──考慮買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黃金股、商品股和自然資源股等另類投資產品﹐因為在其他投資收益不景氣的時候﹐這類投資有時會帶來不錯的收益。這種逆潮流的投資方式並不能確保万無一失。這從今年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疲弱表現便可見一斑。不僅如此﹐這些都是波動性較大的投資產品﹐所以不要投入太多﹐在每種產品上的投入不要超過總投資額的5%。──股市下跌時﹐債市投資是減少損失的一種絕佳緩沖。但不幸的是﹐債市收益可能會因快速上漲的通貨膨脹率而大打折扣。該怎麼辦呢﹖買入高質量的傳統債券﹐同時還要買入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掛鉤的國債。當經濟疲軟﹐通貨膨脹放緩時﹐傳統債券會獲得不錯的收益﹐而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債券能防範因通貨膨脹加速而帶來的損失。把“雞蛋”放在這兩個“籃子”里﹐那麼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會損失慘重。Jonathan.Clements(編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