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Menu

友站連結

2008/12/17

失業險不能真保失業無風險

<今週刊 2008年12月16日>


只保有錢還債 不保沒錢吃飯?
文/江羚瑜

前言

民眾若有車貸、房貸需求而加保失業險,一旦面臨資譴,失業險以清償銀行債務為優先,目前未開放個人投保;對沒有貸款需求者而言,失業險無法發揮功能,在保費高、又僅以勞工為保障,投保失業險真的划算嗎?

全球性的大型企業紛紛傳出利空消息,就連花旗集團、AIG、雷曼兄弟等富可敵國的金融業者,也出現經營危機。裁員風暴伴隨而來,廣大的上班族繼投資失利後,也陷入擔心飯碗不保的雙重危機。

當資遣聲浪席捲而來,部分產險業者所提供的失業險商品,近來成為保險市場詢問度快速升高的熱門商品之一。

所謂失業險,簡單解釋,是指民眾若有房貸、車貸、信貸等每月固定償債支出,為了避免失業期間產生貸款無法繳納的窘境,可在申購貸款時加保失業險,其保額計算多以每月須負擔的貸款金額或薪資為參考依據

一旦不幸失業,理賠金會先清償貸款,減少被銀行催繳或面臨法拍的機率,提高民眾由於收入暫時中斷,導致信用破產的保障。

保費負擔不算輕鬆

乍聽之下,在景氣低迷,失業潮恐將大舉壓境的環境底下,失業險似乎確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然而若細究坊間失業險的商品設計,卻會發現,或許是擔心理賠率過高,保險業者對失業險的保費、保障內容與理賠範圍等層面,都設下了「不算體貼」的條件與限制。從某些面向來分析,該不該保、要不要保,其實頗有思考空間。

某產險業者曾私下表示,失業險的保費偏高,而若不幸失業,其每個月的理賠金額多半只有薪資四成理賠時間又僅有半年,單以金錢衡量,保費所能換來的保障其實極為有限。

「更重要的是,你不一定會失業,所以這些高額保費很有可能完全歸零。再說,如果你的失業風險極高,保險業者也不會賣你保單。」怎麼算,他都不認為失業險是有利於一般消費者的保險商品。

再就失業險的保障內容來看,如果單純從民眾角度而言,失業險所能提供的保障,僅在於「確保失業前半年的貸款償還」。換句話說,保戶可能無法藉由失業險而在失業期間「仍有現金可用」,雖然短時間內不必過度擔心貸款償還的問題,卻無助於正常生活開銷所需的資金調度。

產險業者再度試算,舉例來說,若民眾以每月自行存下四千元的「失業準備金」來取代每月保費四千元的失業險,十個月下來,也能存夠四萬元;一般來說,這四萬元應可支應兩個月以上的房貸支出,同時也保有一定程度的日常資金調度彈性。「相較之下,失業險的效果其實不比自行存款高出太多。」

保險範圍、理賠皆有限制

「某種程度而言,失業險比較像是為了保障銀行債權的商品,而不太像是從一般民眾的角度為出發點。」產險業者評論,失業險可以為銀行確保至少半年的債權,但不見得能夠真正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他認為,除非自身在壽險、意外險、失能險等保障尚嫌不足,否則似乎不必多加考慮失業險的必要性。

此外,失業險的申請身分仍有限制,並非任何人都能投保;法國巴黎產險保障型業務部資深經理徐中達指出,包括軍公教人員、非固定雇主者(如水泥工、臨時攤販)、社會新鮮人,或從事臨時性、短期性、季節性工作者、工讀生等,都不在失業險的投保範圍內。

在理賠限制上,當然,在投保之前,已被告知即將遭到裁員者無法獲得理賠。但除此之外,限制仍然不少,舉例來說,投保失業險後,在保單生效日六十日內若遭裁員,同樣無法獲得理賠

整體而言,至少依目前的保費及保障內容相關條件,失業險似乎並不算是大失業潮底下一般民眾尋求自保的最佳助手;在面對景氣低迷的環境當中,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運用資金,充分節流,或許反倒更有助於安度接下來可能面臨的失業潮...


2008/11/25

買房子要收的費用

[阿全 Blog 2008.11.25]


1.買房子要收的費用如下

產權移轉時應納稅費

1.契稅:買賣:契價x6%
2.印花稅:公契所載價格x0.1%
3.買賣登記規費:建物核定契價x0.1%
        土地申報地價總額x0.1%
4.登記簿謄本費:每張20元
5.仲介服務費:成交價之2%

產權移轉代書費

1.簽約代書費:1,000~2,000元
2.買賣過戶登記代書費:每件9,000~12,000元每件9,000~12,000元
以土地一筆、建物一棟為一件,增加筆棟加收費用

申辦貸款時相關費用

1.銀行徵信查詢費:100~500元
2.貸款開辦手續費:2,000~5,000元
3.設定登記規費:借款金額 1.2 x 0.1%
4.登記簿謄本費:每張20元
5.住宅火險及地震險:費用由產險公司估算
6.設定登記代書費:一個順位3,000~5,000元(設定登記以一個順位
         為一件)
其他費用


1.水電、瓦斯管理費,依近期收費單據計算,以交屋日為準按天數比
 例分攤
2.公共基金、公共修繕費,依契約約定
3.買了之後每年要繳房屋稅 地價稅喔!!


2008/10/18

零存整付 適合上班族

自由時報971016記者藍鈞達/專題報導


 


 全球股災,連傳統的「懶人投資術」定時定額投資基金也動輒出現30-40%的虧損,銀行理財主管建議,如果有大筆資金者可以先採用定存的方式來追求穩健的收益,若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可以利用零存整付的方式,不但可累積資產,也可避免定時定額投資的虧損。


 


 一般定期儲蓄存款,可以區分為零存整付、整存整付、存本取息、整存零付等四種


其中「零存整付」,指的是在約定的期限當中,存款戶依次將本金存入,在每一期的期初存入固定的金額,但是以月複利計息,到期後一次將本息全部領回


 


 而「整存整付」,則先約定存款年限及金額,並將本金一次存入,複利計息,到期一次領回本金加利息


 


 至於「存本取息」的儲蓄方式,則如同整存整付,但卻採單利計息,各月領回利息,期末再領回本金


整存零付」則是開戶時由存戶約定期限,一次存入本金,存滿一個月後,按月支取本金和利息


 


 華南銀行主管表示,零存整付的好處是可以享受定存利率,但卻不會有資金被鎖死的情形;銀行主管認為,如果是社會新鮮人,或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以往每個月定時定額扣款的民眾,可以考慮改採零存整付,也有定時定額存錢的意義,即使收益較低,「但以現在投資甚麼幾乎都虧損」的情形下,2.6%左右的定存利率,其實有一定的吸引力。


 


 理財專家認為,要選擇何種定存模式,主要是需先了解自己的資金配置,舉例來說,如果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身上也沒有貸款負擔,三、五年後有結婚或是旅遊、留學的打算,就可以利用零存整付,一點一滴累積存款,比放在活存效果好得多;但如果是所謂的「三明治世代」,上有高堂下有妻小要養,可能又有車貸房貸,每個月的薪資剩餘不多,便不適合採取此種方式,以免資金壓力過大。


 


2008/10/13

投信不想告訴你的10件事(下)

[外匯最前線 :2008/10/7 ]


6.基金名稱掛羊頭賣狗肉:這是我最討厭的部份.雖然每個市場各有它自己的贏虧機率.但為了銷售.作完全不相干的宣傳.除了降低自己的誠信以外,還可能讓投資人莫名賠錢.比如說:摩根富林明中東基金.號稱搶進油元財富的市場.可是科威特,卡達,度拜市場跟本沒有開放給外資參與.去查一下持股.都是其他國家.雖然以色列,埃及也會成長.但這跟油價跟本是兩回事.債券基金也很亂.國內基金還有甚麼穩賺基金,愛台灣基金...很無言.


 


7.基金公司不是全方位專家:經過時間洗練之後.還是有基金公司能脫穎而出.每家投信都會自以為萬能.開始把觸角伸到每個不同的市場.但事實證明.連股神都無法當全能專家.(請參考:跟著大師投資是好事嗎?2008索羅斯(George Soros)持股大公開 )更何況時程度更堪慮的平凡投信經理人.還好這很容易分辨.一般歷史悠久的投信都有它特別專長的區域或產業.該檔基金就會是這個投信規模最大的旗艦基金.其他後來才成立的基金績效大多很普通.精通美國市場的新興市場表現不好是常態.了解原物料的對亞洲複雜政經情勢往往很生疏...


 


8.績效與得獎光環背後的陰謀:每一檔基金都會告訴你警語"過去的績效不等於未來的績效"但每個專家都會建議你挑績效佳的基金.當然.若一檔基金20年來平均績效亮眼.若不換基金經理人.那一定是好物.但現在除了波克夏以外,還有誰符合條件??當你把績效範圍縮小到一兩年.得到的完全是反效果.一年內績效最突出的.一般來講可能是賭最大或者湊巧做到飆最快的類股.前者等同買到高風險基金(高風險=高報酬).後者剛好追在本夢比最高點.如果績效參考價值低.那人為的得獎就更別談了..很不幸的.績效與得獎光環是銷售上最易打動人心的項目.投信永遠不會棄用(這跟電視投顧天天恭賀會員一樣嘛.只不過比較精致).投資人也永遠無法抗拒.


 


9.長期投資與定時定額的由來:請參考:投資大師們的金融詐騙術():無時限的長期投資 .平均存續時間可能不到五年的基金建議你長期投資30.你連發現他是騙子的時間都不夠.這樣無法長時間唬住投資人.正當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越來越像詐騙技倆後.投信又推出定時定額這個變型.讓你潛意識以為基金長期是穩賺.分批的疼痛度比單筆小...基本上我認為,懶人賺錢法永遠不存在.懶人專責賠錢.要賺錢就要花腦袋,擔風險.


 


10.ETF正是專家無能論的耀眼產物:也就是因為傳統基金的諸多弊病.才讓ETF異軍突起,驚人成長.其實ETF巧妙的運用了分眾決策的優點.讓市場來打敗市場.能成為台股50 ETF的選股.就是經營獲利最成功,市值競爭,自然淘汰後的Top 50優勝.自然能長期優於整個市場與大部份基金經理人.但話說回來.ETF永遠只能追隨市場.一但長期進入空頭盤整(可能長達15~25).那收益可能只是略高於定存.短線上若要掌握漲勢.專業基金經理人表現經常比ETF(傳統基金漲跌幅度都會高於大盤).有時想想.ETF對波段投資者來講似乎跟本沒用(除了拿來放空以外...).ETF是這十年來最新興的衍生性投資工具.是否會造成災難.很難說.現在看來似乎是無稽之談.但從歷史經驗來看.請小心!


 


2008/10/07

投信不想告訴你的10件事(上)

[外匯最前線,2008/10/06]


投資基金,已經是目前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每個投資人都必需了解的工具.但務必花時間了解投信的真面目.才能知道事實是怎麼一回事.


 


1.基金是會被清算結倉的:長期投資的好壞估且不論.但是基金真的能長期投資嗎?來看一下鉅亨基金頻道(資料來源是morning star)的基金排行功能國內基金566筆資料,有存續超過10年的共128,22.6%.國外基金2171筆資料.10年以上的663.30.5%.現在要找一檔純網路基金或通訊基金,幾乎找不到.2000年時至少有十多檔.2001年台股最熱的中概收成基金.還沒趕上中國股市大暴發就全數陣亡.請不要懷疑.基金陣亡的機率遠比股票下市基率高10倍以上!每家投信都在幫你編織三五十年致富美夢.但真實與夢想.總是有遙遠的距離,所以建議基金淨額低於10億以下的不要購買,低於2億的基金強制幫你停損~


 


2.基金投資時間價值是負的:是的,不論賺賠,你都要付出一大堆的管理費+拉拉雜雜成本.還有持股更換的交易成本(國內基金普遍以交易量作為券商營業員獎勵,隱含成本更高).現金部位的利息收入到底有沒有計入淨值則是灰色地帶.一但企業配息不佳.基金公司描繪的美麗"時間複利"願景其實都是他在賺,你在付錢!


 


3.你所接觸的都是銷售專家,不是投資專家:沒錯.每個被金融業招攬過去的專員,主管,經理.都不會因為基金淨值增加而多賺一毛錢.這些人的獎金收入,業績考核100%與銷售成績成正比.他們要的是你買基金,而不是你賺錢.(99%媒體也是同樣角色,甚至本文作者你最好多懷疑一下...)


 


4.基金的風險甚至比股票還大:基金為了突顯績效.經常必需高比例持股.才能打敗指數打敗同業.再不然就是追逐波動大的熱門股.這往往造成比一般投資人更高的持股風險.也因此當行情不佳時.基金從來不曾扮演過穩定投資的角色,台灣政府規定,基金的70%必需投入台股,所以跌的時候,經理人也要買台股。


 


5.新基金發行比菜籃族還盲目:正如第三點所講.基金公司以銷售為核心目的.因此要發行甚麼新基金.找尋的不是最佳投資時機.而是最易銷售時機.很不幸的.基金公司會參考一般投資人的想法.結果新基金往往只是投資盲目熱潮下.自我強化信心的產物.當然就變成了獲利機率幾乎最低的產品.(正是這個原因.我一向反對投資新基金.但由於新基金往往是銷售獎金最高的商品.也因此投信或主管一向都不喜歡我.)現在回頭去看能源基金、拉丁美洲、中國基金階是。


 


2008/09/28

自費看病 有時比用健保便宜

聯合新聞網 2008/09/28 15:30 韋麗文


盲腸炎開刀的老李,回診拆線時,理所當然的掏出健保卡,遞給櫃檯小姐,並告知,他是回來拆線的手術病患。櫃檯小姐好心的提醒老李,「小病用自費身分就醫,會比用健保身分就醫便宜喔!」讓老李聽了一頭霧水。


看病的部分負擔又可以分為「門診基本部分負擔」、「門診藥品部分負擔」。如果還有接受復健物理治療或中醫傷科治療,還要多給付「門診復健部分負擔」。


不拿藥、不檢查、不做復健時民眾可以拿出自己的醫院帳單,好好端詳一下,會發現以健保身分就醫時,需要付掛號費、部分負擔,如果有拿昂貴藥、先進的檢查,甚至是門診手術時,不要懷疑,用健保身分看病就沒錯。但是如果不拿藥、不做檢查、不做復健等情況下,以到台大醫院自費看病為例,掛號費100元加上醫師診察費277元,共377元;在台北榮總的掛號費100元,加醫師診察費213元,共313 元;在馬偕醫院掛號費100,加醫師診察費250,共350 元。但是用健保卡就醫時,上一趟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馬偕醫院等醫學中心級的大醫院,負擔100元的掛號費,和360元的部分負擔,看一次病的基本消費最少從460元起跳。所以小病上大醫院的病患,如果真的只有看上次門診的檢查報告、傷口拆線,或是要請醫師開診斷證明書等小事,用自費的方式看病,會比用健保身分看病更便宜


結帳時 請櫃檯小姐先算算看這種自費就醫費用比健保就醫便宜的情況,通常都是發生在醫學中心等大醫院,比較少發生在診所。在診所就醫,還是以健保身分就醫便宜。有些醫院的櫃檯小姐會主動提醒病患。如果病患覺得用自費身分就醫,可能比較便宜,就請櫃檯小姐兩種方法都算算看,再選擇比較便宜的方式結帳。


 


 


2008/09/14

機車強制險、駕駛人傷害險、第三人責任險、交通事故傷害險

<資料來源 車險王>


<機車強制險>


其目的是要求每輛車在有效的使用期間,皆有強制險,保障車禍受害第三人的求償權益。當不幸發生車禍時,受害人能迅速得到產險公司的理賠;同時,也替車主提供了一部分危險責任的轉嫁,減輕車主的理賠負擔

機車強制險保險金額 
每一個人死亡定額給付  NT$150萬元
每一個人殘廢最高-      NT$150萬元
每一個人傷害醫療最高-  NT$20萬元


承保範圍
茲經雙方同意,在被保險人加繳保險費後,因駕駛人涉及『強制汽車責任保險』被保險機車單一機車交通事故,致駕駛人本人死亡、殘廢或受有體傷時(單一事故才有哦),保險公司依照本附加保險契約之約定,對受益人負賠償之責。 前項所稱『駕駛人』係指被保險人或事先經被保險人同意使用被保險機車之人。


罰則
未投保機車強制險經道路檢查查獲車輛,開立罰單 6000


<機車第三人責任險>


 目前的機車強制責任險,不包括財損責任,而體傷責任也有保額的限制(死亡殘廢給付最高150萬,傷害醫療給付最高20),保障較不足,因此,當愛車造成第三人體傷或財損時,可能會因蒙受相當損失而惶恐不安,本保險便可以提供您這方面的保障

承保範圍


被保險人因所有、使用或管理被保險汽車發生意外事故,致第三人死亡、受傷或財物受損,依法應負賠償責任而受賠償請求時,保險公司依條款約定對被保險人負賠償責任。


 


<機車駕駛人傷害險>


駕駛人傷害險是機車族最實用的任意險,開車是鐵包人,騎機車卻是人包鐵.天天在橫衝直撞車陣中穿梭..您不擔心一不小心"犁田"?現在一天花不到2元即可獲得150萬的保障還有20萬的醫療保障喔!

    
依「強制汽車保險單條款」第 18 條單一汽車交通事故之處理規定:單一車輛事故駕駛人並不理賠如:天雨路滑不慎跌倒、自己騎車不小心撞到路樹、牆壁等.....目前機車強制險是不予賠償的。 

承保範圍駕駛人傷害險駕駛人傷害險駕駛人傷害險駕駛人傷害險駕駛人傷害險
被保險人發生單獨一輛機車之交通事故致駕駛本身發生體傷、殘廢或死亡時,由保險人負擔賠償責任


 


 


<機車交通事故傷害險>


承保範圍


被保險人搭乘機車、汽車、大眾運輸工具〈如公車、捷運、火車、飛機、輪船等〉或行走於道路上,無論在國內國外所發生之交通意外事故均為保障範圍。


 


 


Mobile01討論文章: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7&t=3137522&p=1


受傷~不要使用健保卡/可能不知道的勞健保規定






因公受傷,要用勞保住院,勿用健保, 權利是給知道的人,如果您不知道或晚知道,吃虧多大您知道嗎 ?!台灣勞、農、公保共一仟多萬人,您或您的親友客戶,下列情形可領給付,如何申請才能領到錢,怎樣申請才能合法領到最多錢?勞保局通常會告訴您不能申請。因為勞保局第一線的櫃台人員,他們有的不懂,有的是立場與您相反,當然說法有所不同。所以請大家要找有專業知識的人士幫您的忙,以免權益受損。

● 中風、老年癡呆症、植物人及精神病等障害最多可領 240.6萬元。
●臉上有疤痕 ,最多領72.19 萬 元 ,鼻子塌陷 ,失去嗅覺 ,最多可領 44.1萬 元。
● 喪失生殖能力如切除子宮、睪丸等最多32.08萬元。
●意外事故牙齒掉五顆以上 ,最多 32.08萬 元。
●肺、肝、胃、腸、胰、脾、腎、膀胱等內臟機能障礙 ,最多 240.6萬 元。
●言語機能障礙 ,講話不清楚的 ,最多200.55 萬 元。
●耳朵重聽 ,最多128.35 萬 元 ;視力模糊 ,最多 200.55萬 元。
● 手或腳喪失機能或殘缺, 最多 200.55萬 元。( 不一定要殘缺)
● 脊柱畸形、障害、駝背者,最多可領 88.2萬 元;長短腳最多可領 56.1萬元。
●父母配偶子女死亡 (含出生即死亡 ), 最多可領12.03萬 元。
● 因公受傷或上下班途中受傷,不一定要住院, 門診復健期間每月最多可領 30,380元 ,最久領2年;普通傷病住院期間每月最多 2.07萬,最久領 1年 (只有勞保 )


1. 公傷傷病給付: 要件是
(1) 因公受傷或上下班途中受傷或職業病
(2) 正在住院、門診、復健
(3) 未取得原有薪資,給付標準是自事故第4日起按平均月投保薪資 70%給付,

 

第 2年仍在治療中者降 50% ,以 2年為限。
2. 普通傷病給付:要件是
(1) 普通傷害或疾病
(2) 住院
(3) 不能工作
(4)未取得原有薪資,可自住院第 4 日起按平均月投保薪資50%,每半月給 1次,也可在出院後一次請領,最多可領 6個月,但事故前年資已滿1 年者,可續領6個月。 (但需無法請領到原工作單位薪資,並於第四日起算 )
附註:未取得原有薪資是指未取得原有 100% 的薪水,在領傷病給付或住院期間依勞保條例第 18條規定被保險人部份的勞保費免繳,勞保年資照計。

● 60 歲以前退保未領老年給付,雖超過2年仍可領。
● 健保實施後農保生育本人少發 1萬,配偶少發2萬,流產少發 1萬,可申補。
●新公佈洗腎換患者最多可領 58.81萬 ,歡迎洽詢。
死亡 :
1. 本人普通事故死亡:
(1) 喪葬津貼5個月
(2)投保年資 1年以下者加10個月遺屬津貼,年資 1至 2年者加 20個月,年資 2年以上者加 30個月。
2. 本人公傷事故死亡:
(1) 喪葬津貼5 個月
(2)不論年資均另加 40個月遺屬津貼。

3.配偶或父、母死亡:
領 3個月喪葬津貼。未滿12 歲子女 (含剛生即死 )死亡 1.5個月,滿 12歲子女死亡 2.5個月。
PS :遺屬津貼請領順位
(1) 配偶子女(2) 父母 (3)袓父母 (4)孫子女或 (5)兄弟姊妹 (4) 與 (5)均有 "專受其扶養之" 的限制,要小心,否則只能領喪葬津貼 。
殘廢 :
分成15 級 160項給付 1-40個月因公加5 成,由醫師認定自認殘日起2年得請領衛生署 84年 2月 8 日規定領殘後,因同一傷病之併發症及再復發可健保住院 。

記得因公受傷,要用勞保住院,勿用健保。

勞 保 醫 療 權 益分:
(1)普通事故醫療與
(2)職災事故醫療,健保實施後只剩
(3)職災醫療,因此勞工,如果因公受傷,仍可使用勞保門診與住院,必須到勞保局拿門診或住院單,如此可享:
(1)免自付額 (2)不必轉診 (3) 往後領取傷病給付較高(4)門診或復健期間亦可領傷病給付。

切記!因公受傷不可使用健保卡,以免吃虧。

可參考以下網站內容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社會保險協會理事長張智雄

中華民國社會保險協會

勞農保之家

080勞基資訊網

2008/09/11

房貸還太快 優惠賠光光

聯合更新日期:2008/09/11 07:20 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近幾年房貸利率隨著中央銀行升息節節升高,不少房貸戶絞盡腦汁向銀行爭取優惠利率。不過,銀行個金部主管提醒,如果房貸戶在貸款的前三年就選擇全部償還,將面臨銀行收取貸款金額0.5%至2%的違約金,屆時違約金費用可能大過優惠利率節省下來的利息。



目前多家行庫對房貸都訂有違約金條款,合作金庫銀和土銀的房貸違約金第一年利率都是1%,第二年是0.75%,第三年則降到0.5%;一銀則是第一年利率1.2%,第二年1.1%,第三年1%;部分民營銀行利率更高,第一年可達2%,第二年以後才降到1%。



行庫個金部主管指出,銀行收取違約金的對象是適用優惠利率的貸款戶,如果不是適用優惠利率的客戶,較不會有違約金的問題。不過對於優惠利率的定義,每家行庫的規定略有不同。



以合庫銀來說,是以六大行庫1年期的平均定儲利率為標準,目前為2.65%,只要合庫銀的客戶,適用利率2.65%以下的房貸,又在前三年提前還款,就會面臨違約金的問題;如果適用的利率高於2.65%,如合庫銀的階梯式房貸利率目前為2.73%、2.99%、3.39%,適用這項方案的客戶即使提前償還,也不會被銀行收違約金。



土銀、一銀則以3%左右為分界,如果客戶一剛開始貸款的利率就在3%以上,就沒有提前還款違約金。不過,如果是前1,500大企業的菁英房貸,或一般客戶的三段式房貸,以土銀為例,剛開始適用的利率分別是2.71%和2.79%,都在3%以下,提前清償就會有違約金。



此外,為避免客戶在提前還款前先還清大部分房貸,避掉高額違約金,銀行違約金的計算方式都以客戶一開始貸款的金額推算。



合庫銀主管指出,房貸戶提前清償的目的主要都是轉貸,但到底轉貸划不划算,除了重新辦理房貸的相關規費,也得考慮銀行的違約金成本除了房貸有提前清償違約金,消費者也要留意,包括信貸、車貸等消費性貸款都有違約金條款,小額信貸的違約金約1%,車貸違約金則從5%到10%不等



2008/08/27

Rolex大〈 操盤 21 心法 〉

Rolex大〈 操盤 21 心法 〉


1. 多頭走勢 , 回檔量急縮就做多
2.
空頭走勢 , 反彈出量就給它空
3.
一有疑慮就出場..免被溫水煮青蛙..最多再追回..僅損失手續費
4.
馬路上站 10 min 被撞死的機率高過 10 sec 幾千倍...
5.
做多做空都絕不能死抱一檔股票…千萬別想一檔致富….資金要分散

6.
下探時也勿摸底........寧可趨勢明朗後再加碼
7.
多頭時追強勢股....空頭時切記來股市是為了抱更多現金而不是股票
8.
嚴設停損及停利.....沒有任何人情可講
9.
勿為交易而交易.....多頭時本益比是往上比....空頭時本益比是往下比
10.
抱住擁有唯一利基的公司...不管漲跌都別賣 ( 台股 9500 點以上不適用)
11.
無論任何的情形….皆不用融資買股票

12.
持股不超過 6
13.
只做自己熟悉的股票
14.
山底下玩…未必能贏…低點還有低低點
15.
對於已封王的股王…肯定不要買….高處絕對不勝寒…沒有不沉的戰艦..就算不沉…也要除役
16.
再好…再會漲的股票….一定有多殺多的一天….故….後面的留給別人賺
17.
永遠不要想要搶反彈
18.
兵者….攻城為下…..攻城的工作請留給 3 大法人…..
19.
兵者….攻心為上…..請注意自己勿被 3 大法人攻心

20.
量價永遠會說真話…
21.僅可賺錢加碼絕不向下攤平


 


要怎麼用...我舉個例...比方現在大盤明明走短空....就不要去摸底.... 3 大法人幫我們攻城
(
用他們的錢去築底....用他們的錢去拉高權植..用他們的錢去測底 )..
我們等他們攻完城 ..... 大盤回穩 ..... 再進去揀現成的 .... 穩賺的 ....
雖然會少賺一小波 .... .... 如此不會有攻城的傷兵產生 ...... 別忘了 ...
投資二大要務 .... 就是
1.
不要賠錢
2.
不要忘了第一條
這是老巴說的
至於有人會問....為何 3 大法人就會比較笨 ... 幫我們攻城 ... ............. 偶都說過了.... 股票型基金政府規定其持股不得低於 70 %...... ..... 它不去攻城 .... 誰攻 ......它是含淚攻城啊 ......


2008/08/21

股票轉弱五大敗象

[投資解答 李家源 2008/08/19]


股票轉弱五大敗象


如果手中有持股多單,最擔心也是最嘔的,就是看著它上去,又看著它下來,紙上富貴一場空,人家說:會賣股票的是高手!這裡家源就來和大家分享,當股票出現什麼狀況,可能就是轉弱敗象!當然,多單就要考慮一下囉!


(1)三日內無法再創高
一支強勢的股票,應該是能夠不斷突破新高點的,休息可以,但原則上,除非大盤真的很差,不然強勢股應該不會在三日之內,無法有再過近期高點的走勢,真的出現時,那就要開始擔心,短線上這支股票是否有回檔的壓力,因為盤整三天將使得高檔區累積賣壓,所謂盤久必跌,就是指這種情況!


(2)破五日線
五日線被認為是短線上的強弱勢線,強勢股的五日線是必定隨之上彎,回檔休息,碰到五日線也應該有強而有力的支撐,所以五日線一旦跌破,許多以五日線操作的短線客就會立刻出場,若五日線跟著趨勢向下反轉,它就會反而成為上檔壓力,這支股票要再轉強,時間和空間就要拉長拉大了!


(3)破大量區最低價
在我的每日投資建議中最常和大家聊到量與價的關係,股價上漲必然是有放量來配合,尤其是要突破向上的套牢區時,一大堆想要回本的散戶朋友等著賣,成交量不大一點怎麼突破了呢?所以近期放量最大的大量當天,主力動作的可能性最高,換句話說,如果大量當天的最低價一跌破,主力假設真的買進了一萬張全都套牢,他一定是比你我都還著急著要把價位再拉回去;但如果在放量之後,卻輕易的跌破大量區最低價,主力趁著放量時出脫持股的可能性就大囉!大人都跑了,你還待在裡面做什麼呢?


(4)利多不漲
這招應該是大家都會有一點經驗,消息面上,如果個股在報紙和媒體上大放利多,股價卻無法順勢展開攻勢,這個幾乎都是主力已經逢高出貨,散戶融資勇於進場的時間點,那,怎麼不會是高點呢?


(5)高檔價量背離
股價漲高,振盪難免,但在相對高檔區,量和價的配合應該是同步為主:價漲量增表示追價力道強,價跌量縮表示出場者少,但如果出現上攻無量,下殺放量的情況,小心,主力有可能在高檔拉高出貨!買個五張,賣個十張,那股價的高點,還會遠嗎!


這五個敗象在每一支從強到弱的股票中都可以看到,冷靜的判斷,不要貪心,可以讓你獲利入袋,避開風險,希望抓到強勢股的朋友,都能把帳面上的數字,穩穩換成新台幣!


2008/07/28

車體損失險–甲乙丙式

<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協會 2008.7.28>


車體損失險﹐顧名思義就是替您愛車的身體投保保險來保障﹐愛車的方式有許多種﹐所以車體損失險也提供甲式、乙式及免自負額車對車碰撞損失險(簡稱丙式)供車主選擇﹐您可以決定為您愛車的身體投保到什麼程度。


以下就甲式、乙式及丙式的承保範圍稍加比較:












甲 式



乙 式



丙 式



1.碰撞、傾覆。


2.火災。


3.閃電、雷擊。


4.爆炸。


5.拋擲物或墬落物。


6.第三人非善意行為。


7.不屬本保險契約特別載名為不保事項之任何其他原因。



1.碰撞、傾覆。


2.火災。


3.閃電、雷擊。


4.爆炸。


5.拋擲物或墬落物。



1.與車輛發生碰撞、擦撞所致之毀損滅失。


2.確認事故之對方車輛。



除了丙式出險時被保險人不用負擔自負額﹐甲式及乙式被保險人申請理賠時﹐均應負擔基本自負額:



第一次新台幣三千元


第二次新台幣五千元


第三次以後新台幣七千元



除了上列基本自負額外﹐亦可向保險公司約定較高自負額﹐以減輕保險費負擔。


有哪些費用可以在本保險申請?











甲式



乙式



丙式



1.救護費用


2.拖車費用


3.修復費用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被保險汽車發生毀損滅失,在未經保險公司派員勘估前,最好不要逕行修理,以免日後理賠發生糾紛。


如果被保險汽車之毀損滅失或修理費用達保險金額扣除下表折舊後數額四分之三以上時,保險公司按被保險金額×賠款率後所得之金額賠付,被保險人無須負擔約定之自負額。該殘餘物之處分權即歸保險公司所有,如有未了之責任或義務由被保險人自行處理。



自用汽車保險單全損賠款率

























































本保險單生效日至保險事故


發生時本保險年度經過月數



折舊率




賠款率




未滿一個月



3



97



滿一個月以上未滿二個月者



5



95



滿二個月以上未滿三個月者



7



93



滿三個月以上未滿四個月者



9



91



滿四個月以上未滿五個月者



11



89



滿五個月以上未滿六個月者



13



87



滿六個月以上未滿七個月者



15



85



滿七個月以上未滿八個月者



17



83



滿八個月以上未滿九個月者



19



81



滿九個月以上未滿十個月者



21



79



滿十個月以上未滿十一個月者



23



77



滿十一個月以上未滿十二個月者



25



75




理賠手續



壹、填寫出險通知書


被保險汽車不幸發生意外事故時﹐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應攜帶保險單(卡)﹑被保險人印章﹑行車執照﹑駕駛執照等相關證件至保險公司填寫出險通知書﹐記載下列事項:


一、保險單號碼、保險期限。


二、被保險人名稱、地址、電話。


三、發照年月、製造年份、引擎號碼、牌照號碼、車輛種類、排氣量。


四、駕駛人姓名、地址、電話、駕照號碼、與被保險人關係、性別、已未婚。


五、出險日期、地區、地點、傷亡人數。


六、處理憲警單位姓名。


七、出險原因及經過;包括(體傷、財損者)姓名、性別、聯絡電話、受傷(財損)情況、就醫醫院名稱、地址。


八、可能的畫出險通知書上繪製草圖。


貳、檢附文件











甲 式



乙 式



丙 式



1.理賠申請書(保險公司提供),並由被保險人親自填寫所載內容。被保險人死亡或重大傷害時,得由配偶或同居家屬代為填寫。


2.行照及駕駛人駕照影本。


3.修車估價單及修妥後發票。


4實際全損或推定全損者,加附公路監理機關報廢證明文件。



保險公司於收齊文件後應於十五日內給付﹐但另有約定者依其約定



2008/07/12

銀行推網路標會 不怕倒、保證3%

2008-07-07 19:21:17 古彩彥 TVBS


全球經濟不景氣,把錢拿去買股票基金,最近跌得很多,放在銀行利率太低,如果上會又擔心被倒會,現在有銀行業者首度推出網路標會,會錢從5000到3萬都有會腳不用擔心被倒會,因為銀行會承擔一切風險,才短短1個星期,就有上千位民眾註冊,想要參加網路標會。銀行工作人員:「會審核你的信用狀況。」



工作人員不斷做電話聯繫,因為短短不到1個星期,就有1千多人在網路銀行註冊,想要參加網路標會。網路標會會員賴柏宇:「這個就是我加入的網路標會,我們每個月要繳1萬元的會。」


網路標會會錢從5000至30000都有,曾經被倒過會的賴先生說,要不是有銀行掛保證,他可不敢再跟會了。賴柏宇:「其實我在2年前曾經有被倒會過,那一次的損失就是30幾萬元,所以傳統標會雖然報酬很高,所以風險也很大。」


網路上會,會腳有問題,該繳的會錢銀行會負責,當然也會追討債權,所以銀行賺的是手續費,參加1年期的會,要給銀行1.5%的手續費,2年、3年分別要給2%、2.5%的手續費,標會程序也很簡單,把價格填進網路之後,假設2個人都出最高價500元,電腦會自動隨機選取得標者。


和其他投資方法比一比,定存的投資報酬率比較低,風險也比較低,網路標會折中,而股票、基金投報率高,但是風險更高,全球不景氣,銀行首創網路標會,讓投資更有彈性,不過想要參加得先通過信用審核才行。


 


如果有保證3%沒風險,那大家幹麻還存定存呢?(家源 )


記得,只要看到這種標題,你就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定存解掉拿去投資都划算,那這個商品不是你算錯了,就是有什麼地方你沒有注意到的。


標會,又叫互助會,是上一代長輩時常在用的儲蓄方式,基本上來說,標會就是由一些需要用錢想要分期付款的人和一些有閒錢又覺得放銀行定存利息太少的人所組成的,以習慣的一期一萬,最低標500元來算,報酬率其實還算不錯,平均來算是大約可以到達定存的數倍;但依照標會的狀況來說,越早標到拿回當期標金的人,計算起來的報酬率根本是負數,也就是這些人其實是需要用錢的人,必須等到最後幾期拿錢的人,才是投資獲利者,才有定存數倍的收益。


所以一旦所有的會腳,都是想要來多拿定存數倍的利息時,問題來了,誰要當「前幾期拿標金並且報酬率是負」的人呢?依照規定,如果當期沒有人投標,那就以全部的會腳來抽籤!抽籤耶!你的投資報酬率要交給電腦的隨機取樣嗎?先抽到的先倒楣,慢一點抽到的就有好報酬,而且別忘了,銀行還要再抽一手。要投資這個東西之前,先弄清楚,風險和利潤的關係呀!



------------------------------------------------------------------------------------------------------------


標會的簡單說明:


1.假設有12個人 一個月一萬 最低標金500


2.第一期開始  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最低標金向上出價  假設A出600 得標所以第一期  其他11個人必須分別要給A 9,400元 (10,000-600) 所以A一共會拿到103,400


3.第二期開始 除了A以外 每一個人都可以再出價 (A就是所謂的死會) 假設B出500得標所以第二期 其他10個人要給B9,500(10,000-500) 然後A要給B10,000 B一共拿到105,000


    (死會者每一期固定拿10,000給當期得標者 和出價沒有關係)


4依此類推 到了最後一期假設剩下一個K 因為其他11個人都已經成為了死會 所以不用出價這11個人都要拿10,000給K  K實拿110,000


     以K來看投資報酬  K拿了11次錢出去 每次都不到一萬 但最後拿回11萬 這就是K的報酬


    以A來看投資報酬 A一開始拿了103,400 之後給11個人分別都是一萬 所以A的損失為6,600


    換句話說 只要是標會過程中 前半段標到的人 基本上是利用標會來達到分期付款的效果


    如A 可以先拿103,400去運用 只是要在一年之內還6,600的利息錢


    如果剛好有需要這筆錢當然是OK 但如果因為沒有人標而不得不用抽的方式 那就不划算囉!



2008/06/15

你,該買屋還是租屋?--房貸租金替代率

















房價漲幅與租金漲幅差距,因區域的不同,漲幅也有所差異,若以「房貸租金替代率」(每月可負擔租金支出上限?每月房貸支出))計算,房貸租金替代率大或等於100%,建議可以將所付租金拿來繳房貸,直接購屋;替代率大於60%仍可以將租金繳付房貸購屋,建議購屋選擇上應考量房價較低的商圈或要選擇屋齡較高的中古屋,不然就是選擇交通便捷的次要商圈或是小宅產品為考量,實現購屋夢;替代率小於59%以下,建議還是先以租屋為優先,等經濟能力提升後,再行購屋

房貸租金替代率 = 每月可負擔租金支出上限 / 每月房貸支出

科學園區 房東較敢漲價


台北內湖科學園區與台中科學園區周邊,三年來房價漲幅分別約45%與21%;三年前內湖科學園區,平均租金僅有800~1000元/坪/月,如今漲到900~1400元/坪/月,租金漲幅有28%。台中科學園區一帶,三年前平均租金僅有300~800元/坪/月,如今漲到400~900元/坪/月,租金漲幅18%。


由於內科這三年來,就業人口從6.2萬人成長到8.5萬人,增加了37%,再加上大內科計畫,使得園區面積也不斷向四期、五期發展,連帶增加區域內租屋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中科的員工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而且都很年輕、多單身,在員工宿舍有限的情形下,且中科廠商對外籍工程師或員工在外租屋,大都有提供房租津貼補助,使得租屋的需求增加。兩科學園區的租屋者屬於就業者,在財力方面有穩定收入,因而房東也比較敢漲價。


雖說房價漲幅高於租金,表面上目前房價高買不起,租屋划算,舉例來說,以購屋保值、增值的角度,台大商圈2005年時房價每坪單價約25~35萬元,2008年每坪上漲到了35~55萬元,假設房子坪數以30坪計算,三年來房屋總價上漲了300~600萬元,以2005~2008年平均優惠利率3.05%計算,本利平均攤還,三年所繳貸款總額為105.2~147.4萬元、租金總額64.8~75.6萬元。


如果三年前你選擇買房子,現在就享有300~600萬元潛在的房價增值利益,即便扣除已繳房屋貸款,仍淨賺194.8~452.6萬元,但如果三年前你選擇租房子,不但損失了現今房價增值利益,還要付房租,一來一回就損失364.8~675.6萬元,因此,當然是買房子划算。


房貸租金替代率--購屋指標


民眾在租屋時,往往不會先調查租屋地點的購屋房價是多少,長久下來,每個月付出的租金可能都可以直接購買房子。所以租屋前,應該先衡量自己每月可以繳的房租上限有多少,並且換算同樣的租金可以貸到多少的房屋貸款。假設一個月可繳的房租上限為3萬元,換算下來大約可換成500萬元的房屋貸款,再衡量手上的自備款,您可以直接去尋找500萬元以上的房子購買。


以「房貸租金替代率」觀念,作為是租屋還是買房的參考指標,簡單來說,房貸租金替代率就是每月負擔房租支出的上限可以替代房貸支出的比率。


當計算出的比率大於或等於100%,就是買比租划算,建議直接購買不動產,將租金拿去繳房貸;比率在60%~99%者,仍是有能力可以購屋,建議選擇房價較低或是交通方便的次要商圈、屋齡高的產品、中古公寓大樓,不然就是選擇坪數不大的小宅或套房產品,選巷弄間非臨大馬路,如此房價就不會太高,貸款使用寬限期購屋或以借新還舊轉貸方式,減少購屋負擔同樣能一圓購屋樂;59%以下則建議還是先以租屋為考量,日後當經濟能力提升後,再考量購屋也是不錯的選擇。(本文作者是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












【2008/06/15 經濟日報】



2008/06/03

為明年報稅做準備-買房租房篇


早安財經 2008.06


買房子、租房子都可以少繳稅




不論你打算買房子或租房子,在評估自己的財力和需求之外,不妨將所得稅也列為你的考慮條件ㄓㄧ。特別是當你具有下列2種情形:




「房市」&「節稅」




1. 目前正在租房子




租房子的租金支出每年享有12萬元、買房子的貸款利息享有30萬元免稅,省下的稅款將相當可觀,在評估購買房子時,應慎重納入考量。舉例來說,正在租房子的小明,每月繳交3萬元房租,而小華以貸款買下1棟公寓,每月繳付貸款利息3萬元,以下是小明和小華在所得稅負上的差別:


 

PS.付貸款的每年支出,還必需要叩除利息收入,所以說若利息收入有36萬,那一毛錢都無法節稅!




2. 假如你想換房子




如果你現在已經有房子,但想將現有房子賣掉,可以透過「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達到少繳稅的目的。


 


3. 在外租屋準備資料


自住切結書、房屋契約書、繳費證明


自住切結書主要是提供給國稅局,為符合申報房租支出的證明,
所以非每個承租人都必備,亦與房東無直接關係。
                                                                               
個人承租自住房屋切結書
                                                                               
本人XXX 身份證統一編號:A123456789  於民國  年 月至  年 月
承租位於  (租屋地址)之房屋
確實為自住且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以此切結.
                                                                               
             切結人(納稅義務人):     (簽名+蓋章)
                                                                               
             身分證統一編號:      



2008/05/10

3步數對抗錯誤行為》輕鬆坐擁3000萬元退休資產



要對抗這3大理財錯誤行為,可執行3件事:
〈第1步〉避免虧損
巴菲特投資法則第1條,就是不要賠錢;第2條法則,是不要忘記第1條法則。

大多數人投資,都忘了風險,挑商品總是選報酬率愈高的愈好。《一生3錢過4關》作者、全球復華證券投顧董事長宋炎本說,錢賺愈多愈好的錯誤觀念,讓投資人陷入「追高殺低」的陷阱,反而是愈投資愈少。

記住:高報酬帶來的就是高風險,當你抱著錯誤報酬率預期時,就會使錢因為投資而愈變愈少。股票、基金這張紙,不僅無法幫你買到房地契,很可能連買保單的保費,都會被吃掉。


〈第2步〉按人生階段設定理財目標
宋炎本指出:「要用錢的時候就有錢用,是理財的最佳境界!」前提是,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要用多少錢?
人生有4大用錢關卡:結婚、買房、子女教育與退休,要通過這人生4大用錢關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平時的收支形成一個「正現金流」的循環,要達到這個成果,就要靠下一步。


〈第3步〉每月支出遵守「541法則」
根據《Smart智富》月刊精算後發現,不管你的月薪是多少,只要你遵守每月支出的最佳配置「541法則」,生活費占月薪5成、投資(含股票、基金、房貸)占月薪4成、保險費占月薪1,搭配10%的年投資報酬率,不僅可面對4大用錢關卡,56歲退休時,你還可以坐擁3,000萬元以上資產。


依照541法則,再根據人生每一時期的生活花費微調,我們找到每月支出配置的「黃金動態比例」,這代表一個最符合人性的投資與消費模式的長期演化。也就是說,如果確實按照黃金動態比例建議,有紀律去執行,就能在56歲退休時,坐擁3,137萬元退休總資產。
541
法則的威力有多大?65班、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的元大投信企畫部經理林育如最了解。她第1份工作的薪水只有28,000元,靠著嚴格執行541法則,活用3張紙,為自己賺到300萬元,贏得買房子的第1桶金。合理投資報酬率 10%就好


很多人投資股票基金,總認為要賺20%30%甚至50%才叫賺,但是這樣的報酬率合理嗎?先來看看專家的投資成績單:
1.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43年的平均績效,每年才21.1%
2.
耶魯大學校務基金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6%
3.
哈佛大學校務基金1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5%
4. S&P 500
指數過去43年平均報酬率10.3%

如果,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的長期投資報酬率都只有15%21%之間,你怎麼奢望自己每年賺30%以上?切記,貪心追逐不切實際的高目標,一旦風險來臨,搞砸了股票基金這張紙,就更難活用其他2張紙。

其實,只要你長期且有紀律的投資,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10年的表現,平均年化報酬率達12.12%,在25檔超過10年期的新興市場基金中,就有超過20檔基金的年化報酬率超過12.12%,要達到10%的年報酬率並非難事。